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我国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是( )
A. 沿海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
B. 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 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D.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4.下列属于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①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②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③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④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A.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 派团参加世博会
C. 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
D. 派中国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
6.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 )
①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往 ②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③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技术进步 ④更好地保护民族工业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 )
A. 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
B.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D.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8.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
A.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B. 区域发展不平衡
C. 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
D. 综合国力难以提高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法规,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图中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海域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10.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
A. 沿海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B.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C. 内地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D. 各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11.我国下列经济发展政策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 )
A.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C. 本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12.我国坚定(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 不冲突、不对抗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3.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正确的是( )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开发 ③煤炭开发 ④珊瑚礁开发 ⑤旅游观光 ⑥海水养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14.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B. 不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D. 不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5.我国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 )
A. 12千米
B. 12海里
C. 120海里
D. 200千米
16.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17.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 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18.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是( )
A. 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
B.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
C. 进入21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人地关系足够和谐,区域发展很平衡,海洋权益有良好保障,和发达国家已没有差距
19.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们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中的( )
A. 石油
B. 太阳能
C. 天然气
D. 煤炭
20.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假如你是投资商,你最看重西部地区的优势是( )
A. 资金
B. 人才
C. 资源
D. 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材料,谈启示。
材料1: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但是日本国民的节约观念根深蒂固,比如:各公司、实验室所用纸张大都使用再生纸,两面复印,白色好纸只在正式投稿和发文件时才能使用;坐地铁的车票要回收起来,制成洗手间的卫生纸等等。有人问一位博士生:“你们日本已经很发达了,还那么节省干什么?”他答:“哎呀,你不知道,我们日本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材料2:据报道: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限制生产、使用,并且立法禁止出口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约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但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进口总量的99%。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年就须砍掉250万棵大树。
根据以上材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22.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3.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请举出几例。
24.结合七、八年级学过的地理内容,谈一谈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25.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与“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无关。
2.【答案】A
【解析】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
3.【答案】D
【解析】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4.【答案】A
【解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等;故①③④正确。
5.【答案】D
【解析】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6.【答案】C
【解析】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大事件,它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平等的贸易交往,而且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技术进步。
7.【答案】C
【解析】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的政策。
8.【答案】D
【解析】从国内情况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中国淡水、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人均赋存量低,自然环境总体比较脆弱,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结构不平衡,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还没有根本解决;三是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9.【答案】C
【解析】我国政府于2013年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10.【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11.【答案】A
【解析】国际合作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能体现国际合作。
12.【答案】D
【解析】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海洋,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所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
14.【答案】A
【解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的农业来讲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15.【答案】B
【解析】我国领海范围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为12海里。
16.【答案】B
【解析】A、C、D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东北林区伐木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会造成洪涝灾害,云贵高原陡坡开荒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西北牧区退耕种草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18.【答案】D
【解析】建国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发射成功;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特别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GDP超过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贫困山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他们的生活状况亟须改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19.【答案】B
【解析】为了实现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们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0.【答案】C
【解析】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开发不足,现在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21.【答案】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日本的节约意识很强;而我们中国人的节约意识相比而言,却差得多;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22.【答案】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国最大的国情是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23.【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4.【答案】国际地位:①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②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统一。
【解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绝对是不能轻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
25.【答案】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