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7 09: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目 标 导 航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改革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
生产力
不变
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
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
“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改革开放”分为( )
和( )两个领域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的开始)
①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③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目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这是人称“包大胆”的小岗生产队的3名队干部。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三名“包大胆”队干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主要形式
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保证国家、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以集体为单位经营
交足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平均分配
所有权归国家集体
承包使用权归农民
所有权、使用权归国家集体
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归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相关链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请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位:亿斤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喜获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提到:凤阳县搞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中央肯定,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集体生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生产大队
村民委员会
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管理方式
改革前 改革后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
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②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③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④推动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
1953年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人民公社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哪些变革吗?
  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1983全国撤销人民公社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开始:1985年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缺少生机。
企业里吃大锅饭的情况,企业管理糟糕,生产纪律涣散。
①所有制形式: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4、措施
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所有制形式)
(经营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政企不分
高度集中
平均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汇总
所有制形式 经营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①企业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②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③我国城乡出现另计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内容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国家
1978年
1992年
21世纪
1984年
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调整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
模仿苏联的路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重点
城市
改革
开始农村改革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B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
3.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4.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C
B
将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