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是1953—1977年中国人口迁移(估计)的数据表,据此可知( )
年代
流向
人数(百万)
1953—1961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A.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C.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D.“文化大革命”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2.1956年1月的《诗讯》上刊登了上海市工商联主任盛丕华的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诗中描绘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失误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下面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6.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建成
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④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这里的“组织起来”是指( )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8.上海水泥厂建于1920年,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之后还是原来的设备,但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的40%。这一变化说明了( )
A.旧制度下经营管理散漫 B.旧制度制约了机器设备的更新
C.公私合营加快了设备的更新 D.公私合营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9.在中国农业政策调整进程中,对比下面两图中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变化最大的是( )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A.农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调整政策的根本目的
10.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说明( )
①中国历史发生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迈向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12.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市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摆脱工业落后面貌
D.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4.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二、非选择题(16题19分,17题19分,18题17分,共55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工业状况。(3分)对此,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结果如何?(2分)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有何历史影响?(3分)
材料三 如图
A B C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6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2分)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3分)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3分)
答案
一、1.B 2.B 3.B 4. C 5. B 6.D
7.B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D 15.C
二、16.(1)我国工业化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3)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下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
(4)略。(答案不具唯一性,从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17.(1)中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一五计划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一条即可)
18.(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