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 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 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2..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霍去病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邓世昌
3. 对于如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 )
A. 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B. 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C. 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D. 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4.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5. 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 神州府 B. 台湾府
C. 泉州府 D. 苏州府
6.“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7.《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叙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据此,对这三部明朝科技著作认知不准确的是( )
A.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B.明朝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明朝科技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有了突破和创新
D.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8.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9.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B.李自成率百万农民军攻陷北京城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10.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以下属于皇太极作为的是( )
A.统一女真 B.设驻藏大臣
C.改族名为满洲 D.设军机处
11.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玄宗时,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C.清朝入关后,康熙帝册封了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D.雍正帝专门设置军机处,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1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B.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C.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D.东北至黑龙江以南,东临太平洋
13.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4.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反映了( )
A.地方权力增大 B.相权不断加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不断膨胀
15.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
A.排斥对外贸易 B.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16.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其“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晋商和徽商
18.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经济文化繁荣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9.在电视和电影尚未普及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在童年时就是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20.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剧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雅俗共赏。被誉为“国粹”的戏曲艺术是( )
A.昆剧 B.秦腔 C.汉调 D.京剧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4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为明朝“锦衣卫印”,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后来明成祖建立了哪个与锦衣卫相似的机构?(2分)
(2)图二为军机处外景,这一机构是由哪位皇帝设立的?(2分)以上两幅图片从政治的角度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二 浙江富户庄廷鑨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都被处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这种政策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4分)
22.遍览中国古代史,有很多对外交往的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说明。(4分)
材料二 远洋航行的中外航海家
航海家
项目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
1433年
1492—
1504年
1497—
1524年
1519—
1522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3次
1次
航海的船只
41—310艘
3—17艘
4—14艘
5艘
每次航行人数
2.7—
2.8万人
90—1500人
未知
270人
(2)根据材料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2分)居于何种地位?(2分)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2分)结合材料三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4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弛,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东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61年3月,郑成功率军2500人,战船400艘,从金门出发,向台湾进发。1662年2月,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徕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的耕作方法有所改进。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康熙帝下令组织的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寇”主要是些什么人。(2分)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战绩?(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成功对于台湾的回归与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至少举出三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雅克萨之战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什么共同历史功绩。(4分)
2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民族团结。让我们一起探究自唐以来我国历代政府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的。
【立碑为盟】
材料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帖。间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臧用,不违厥旨。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2分)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2分)
【建制卫统】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面对该地区贵族的叛乱,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读史明智】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2分)
答案
一、1.D 2.B 3.B 4.D 5.B 6.B 7.C 8.D 9.B 10.C 11.B
12.D 13.B14.D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二、21.(1)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意思相近即可) 东厂。
(2)雍正帝。 说明了明清皇权不断加强(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有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22.(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闭关锁国政策。 导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对外开放能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23.(1)倭寇: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 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2)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增设管理机构,强化对台湾管理;招徕大陆农民,促进台湾生产发展;引入大陆先进耕作技术,帮助高山族人民改进耕作方法。
(3)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4)抗击外来侵略者,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4.(1)关系:姻亲关系;和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实行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各民族之间团结、友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