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二讲 语言积累 专题一 语段中的音、形、义(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二讲 语言积累 专题一 语段中的音、形、义(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7 12: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二讲 语言积累
专题一 语段中的音、形、义
安徽中考命题规律与预测
考情回顾 年份 考查点及分值
2019年 / / 纠正错别字2分 字词解释2分 其他考点3分
2018年 注音1分 根据拼音
写汉字2分 纠正错别字2分 字词解释2分 其他考点2分
2017年 注音2分 根据拼音
写汉字1分 纠正错别字2分 字词解释2分 其他考点2分
2016年 注音2分 根据拼音
写汉字1分 纠正错别字2分 字词解释2分 其他考点2分
2015年 注音2分 根据拼音
写汉字1分 纠正错别字2分 字词解释2分 其他考点2分
命题规律 往年安徽中考语段积累试题命题规律:第一,常考知识点中,写汉字、注音、错别字辨析、词语解释这四项知识点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分值7分;第二,第2(4)题有一定的变动性,要么考查修辞手法,要么考查句子仿写、转换,或是病句等知识点,这部分分值2分;第三,本题总分值保持稳定,语段积累运用分值为9分,所占比重为6%。但在2019年中考试题中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律,命题首次将语段积累与名著阅读融为一体,没有对汉字注音和书写汉字进行考查,纠正错别字首次放到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考查。
命题趋势 此部分命题在2019年改革较大:一是将往年第2题和第3题合并考查,出乎意料;二是往年必考的注音和书写汉字,今年未涉及;三是将纠正错别字放到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考查;四是名著分值加大,共达8分之多。虽题型有变化,但基本考点相对稳定,考生积极地掌握相关考点和题型即可。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方面的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要会写。
2.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3.评价识字,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4.熟练使用《新华字典》。
5.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6.能正确辨识常用字。
7.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二、题型分析:对汉字音、形、义的考查,安徽省中考基本上是放在语段阅读中
题型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给汉字注音。
3.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解释语段中的词语的意思。
5.根据句意的需要,或者区别词语的意思,选词填空。

三、汉字音、形、义题解题方法指导
1.字音题
(1)字音题多考查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以形声字(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可以通过偏旁识字。

(2)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例如,2016年安徽中考,给加点字注音题考查“呜咽( )”,“咽”是个多音字,有“yàn”、“yān”和“yè”三种读音。遇到这样的题目就要求学生平时在这方面要加强积累,弄清楚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咽yàn气,咽yān头,呜咽yè)。

2.字形题
造成错别字的几种类型:
(1)同音相混。汉字是表意字,而不是表音字,因此同一个音能写出许多不同的字,而这些字在意义上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所以书写时要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反映—反应,融化—熔化—溶化。

(2)形似相混。
第一种,音同形似而误记。如:神资—神姿,振撼—震撼(2016·安徽)。
第二种,偏旁相似而误记。如:流倘—流淌(2015·安徽)。
第三种,增减笔画而误记。如:心、必。

3.释义题
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对所给字词有一定理解,还要表达清楚,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对字词有很好的积累。中考试题一般考查的是某字在具体的语境中或者具体词语中的意思,难度较高。如:宣泄:泄露(2015·安徽),“凌厉”的“厉”:凶猛(2016·安徽)。
【解释语境中的词语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例如(2017·安徽)“钟情”的“钟”本义是指古代的打击乐器,青铜制,在文中的意思是“集中,专一”。
(2)遇到代词,从前文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这些词语之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例】 (2019·安庆五校第二次联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值zhònɡ秋,记者来到这个有“徽州千年古村落”之称的shè县昌溪村,只见村前的昌源河将山之秀色与村舍美景交融于水面,轻波微荡,幻化出一幅灵动的水墨画。水边有亭翘首远望,沿着“四世二品”石坊下的卵石村道往里走,两株被称为“龙凤樟”的千年古樟伸展出浓密沧劲的枝冠掩映着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zhònɡ(  )秋 shè(  )县 枝冠(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轻波微荡”中“荡”的意思是_________。“掩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小题中,“zhònɡ秋”,粗心大意的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就写成“中秋”,注意音调是第四声,非第一声。“歙县”中的“歙”不好写,查字典时,注意查对偏旁。“冠”是一个多音字,它有ɡuān、ɡuàn两种读音。第(2)小题,“沧”多与水有关,“苍”多与草木有关。“沧劲”应为“苍劲”。 第(3)小题,对“掩映”的解释有一定的难度,解释时说到“遮挡,映照”亦可。
【答案】 (1)仲 歙 ɡuān (2)沧劲 苍劲
(3) 摆动,摇动 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衬托
电视发射塔坐落在山顶上。电视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
 
 
 
蔓山遍野 
漫山遍野 
C 
biāo 
qù 
瑕 
制做 
制作 
比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事件(或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意思相近即可) 
尽管(虽然) 但是(但) 
 
 
 
心静如水,不仅是躁乱中的一丝淡然,而且是灵魂得以升华的前提。(或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迷罔 
迷惘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扑溯 
扑朔 
D 
比喻 
拟人 
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绿水清山 
绿水青山 
A 
  
 
  
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集中,专一 
白绢 
 
 
 
振撼 
震撼 
C 
 
 
 
流倘 
流淌 
C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载(zǎi) 载(zà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C 
D 
  
 
 
 
锥 
椎 
妆 
装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隽 咀
(2)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弭—弥 澜—斓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示例一: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
示例二:为你插上一双翅膀,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一: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
示例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rěn 
cuò 
仿 
彷 
簿 
薄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