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四讲 综合性学习 专题二 材料整理类(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四讲 综合性学习 专题二 材料整理类(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7 12: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第四讲 综合性学习
专题二 材料整理类
安徽中考命题规律与预测
考情回顾 安徽近几年没有考查到材料整理题。
命题规律 作为中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信息的提取与表述是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命题趋势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材料整理题颇受青睐。这类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一般表现为:题干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预计2020年此类考题可能会回归安徽考卷。
一、信息提炼题答题技巧
1.概括新闻内容:阅读新闻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1)读懂所给材料:明白材料所说的中心内容(关注导语,导语一般概括了新闻的基本内容)。
(2)留意新闻要素: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看清题目要求:字数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规范答题格式:“×时×地××人做了××事”或“×时×地×事物怎么样了”。
(5)做出答案后细数字数,如果超标则删除次要信息。

2.撰写新闻标题: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1)细读深思原文,明确中心事件。
(2)压缩整理词句,得出具体表述。
(3)加工完善标题,概括简洁有力。
3.表述材料内容:能读懂材料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材料的内容。

4.表达观点看法:表达对材料内容的看法(包括对网络新词、网络用语现象等的看法)。
(1)读懂材料:明白材料要颂扬什么、批评什么。
(2)选好角度:清楚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评说。
(3)正确立意:找准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构思。
(4)恰当表达:紧扣题意准确简洁地陈述观点。
二、一般材料的概括与探究
1.一般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题目问什么,要求什么,再根据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思考。
第二步,读懂材料。充分理解材料的含义,明白材料的内容、价值取向等。
第三步,找出材料的个性。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从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材料, 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

第四步,提炼材料的共性。在分析材料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合并相同点,保留不同点,进而提炼出共性。
第五步,写出探究结果。提炼出材料的共性之后,根据文本和材料的联系,写出探究结果,亮出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鲜明,语言凝练简洁,切忌任意发挥。

2.分文体概括法
(1)记叙性语段的概括:记叙性语段主要信息可用“主体+怎么样”的公式表示。这里的“主体”就是语段的陈述对象,即具体的“人”“事”“物”。“怎么样”即记叙的六要素。
新闻属于记叙性语段,所以它的主要信息分布在记叙的六要素上。新闻的考查, 大多是拟写标题和拟写一句话新闻。 标题为: 人物+事件。 一句话新闻为(通常在导语里面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说明性语段的概括:说明性语段一般是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特点,或者阐释某种事理。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次再看看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表述时应重点保留。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是“×× 是 ××”或者“×× 叫 作 ××”的形式)。另外,在表述时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还应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3)议论性语段的概括:议论性语段是就某一事件或现象发表看法、观点和主张等。首先要明确作者对什么事件或现象发表意见。其次要了解作者对此持什么样的看法,这一看法是如何提出来的。最后表述时可以运用适当的关联词语表示这一关系(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 表述形式可为:议论对象+作者观点(结论)。
【例】 (2019·荆门)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2019年2月,在开学前两天,浙江杭州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这些学生家长都是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开启了一轮辩论。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困难……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述。习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日本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从五年级起开设家庭课。家庭课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用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与家人、家常饭菜的炊事基础、舒适的衣服与家居、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
俄罗斯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针对初中学生,课程内容有:设备材料与机器零部件的加工、家政技术、缝纫、食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

(1)针对材料一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某班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给“雇人打扫教室”的家长发一条微信,对他们进行劝阻。要求:微信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反方观点为:不应该雇人打扫教室。理由可从“打扫教室的意义(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雇人打扫的危害性(懒惰)”等方面阐述。答案不唯一。 (2)劝阻他人要注意称呼,语气委婉,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还要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答案不唯一。

【答案】 (1)观点:不应该雇人打扫教室。理由:①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责任意识。②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③雇人打扫教室,容易让学生变得懒惰,产生依赖心理。 (2)示例:①家长您好,劳动教育全球重视,中国学生不能做襁褓里的婴儿。②家长您好,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防腐剂,请时时保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广州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建设。

2.阅读下面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今年秋季,全国各地将有四百多万中小学生使用语文版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原因和原则可以概括为: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文质兼美。
语文版新修订教材今秋启用。

3.在查阅资料时,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材料一】 4月8日,一场名为“春暖花开”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民族歌曲与西方交响乐“牵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了民族文化。观众对这样的大胆创新报以热烈的掌声。
【材料二】 近年来,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走进程阳八寨景区,听敬酒歌、跳多耶舞、吃百家宴,领略独特的侗族风情。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民俗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游客,显示了民族文化艺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材料三】 “三月三”期间,我市组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市民族高中、柳江县壮文学校附属小学、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等8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对歌、传统体育、民族舞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传承和发扬。

你的探究结果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民族文化,雅俗共赏,获得群众好评。 
民族文化艺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民族文化进校园,让民族文化得到重视、传承和发扬。 
4.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

无论是过于喜欢还是过于厌恶都容易带上自己的感彩而忽视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感性用事,而应该以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人看事。
1.(2019·济宁)“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 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________________”,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2)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______(只填序号)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
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只有讲没有研 
C 

(3)右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
画面以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为设计理念,画面似篆刻盖下的一方印。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的传统美与千年传承的篆刻的完美融合。

2.(2019·兰州)综合性学习。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爱上博物馆”的主题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到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材料一 作为收藏和展示历史遗产的场所,博物馆向来被视为“传统”之地,而“传统”之地也容易导致博物馆和社会之间纽带的被割断。由于博物馆中的展品年代久远,又没有现代化的叙事手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来说,体验感受难免显得单一。

材料二 《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如果国宝会说话》让千余件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用“萌”态视听语言传递中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上新了·故宫》将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让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诠释与展示文物藏品的新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

材料三 “博物官”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和博物馆、展览有关的APP,它可以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游览博物馆。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有趣的解读、多角度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等。不仅如此,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现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1)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围绕“博物馆的打开方式”,写出你的两条发现。
①借助流行时尚的文物藏品诠释和展示方式开发,吸引民众走近博物馆;②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丰富观者的体验感受。

驿使图画像砖于1973年出土于嘉峪关魏晋5号壁画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3厘米。画像砖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左手持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
铜奔马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高34.5厘米,长45厘米。呈跃步凌空的姿势,右后蹄下踏着一只展翅、回首的飞鸟。

示例:【驿使图画像砖】小伙伴们:你想知道我国最早的“快递小哥”是什么样子吗?他又是怎样传送信件的呢?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魏晋的砖画——驿使图画像砖。 【铜奔马】小伙伴们:你眼前这匹跃步凌空的骏马,怎么会脚踏飞鸟呢?疾驰的它将奔赴哪里?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东汉的青铜器——铜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