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育部2011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生物科 何金华
设计理念
课 标 要 求
标 准 细 化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定位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认识分类的意义。这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为后面章节中继续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们通过一年的生物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植物部分知识由于时间比较久,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遗忘,这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加大。另外由于采取异地教学,不了解学生状况,同样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尝试使用一分为二,逐步对比排列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表解。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分类的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2、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六、教材处理
本节书的内容重要体现“学习”和“运用”两个层次。教材中安排的植物图片和动物图片,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认识分类的特征从而对它们进行归类。但是由于植物学的内容学生由于是初一第一个学期的内容,学生的遗忘率非常的高。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标志进入学习,这样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进入学校应该比较容易。由于考虑学生的遗忘性,所以在设计植物分类的时候我给出植物的类群名称,让学生进行找种类,这样比较容易做到,增加学生的信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有了对植物的分类基础,再帮助学生复习刚刚学过的动物内容,层次引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归入不同的类群。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依据和单位。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遗忘规律,还考虑到了知识的难易程度。
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分类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争取把更多的时间都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来完成学案的内容。
七、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导学案。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由校园植物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展示绿翠校园的标志植物,进入新课的学习
听讲,回忆,思考
异地教学,通过本校的植物标志,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植物分类
1、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植物知识并复习,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类群等。
2、引导学生尝试对课本P79范例植物进行分类分类活动
3、点评学生的分类结果,讲述 “一分为二”的分类方法。说明植物分类需要考虑的依据:形态结构
3、引导尝试对植物类群进行排序,为进化作准备
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练习。
2、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3、对植物类群进行排序
温故而知新。
体验在教材编写中其实蕴含着分类的思想。
初步形成进化的概念
动物分类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两大类,巡视给予指导。
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评讲
通过小组活动,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由简单的“一分为二”方法进行分类,由易到难
对“脊椎动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引导学生小组完成脊椎动物的分类。
小组继续进行脊椎动物分类
体验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比上一步难度加大
动物分类的依据
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动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习、归纳
学会归纳总结
菌类分类
简要讲述菌类等其它生物分类也要依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听讲
总结拓展
整理笔记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整理笔记
归纳总结,整理笔记
学会归纳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做练习
做练习讨论
学而致用
九、板书设计
无脊椎动物
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脊椎动物
种子植物
生物分类 植物:形态结构
无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细菌
菌类:
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