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解答题汇编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解答题汇编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7 17: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浙教版科学中考解答题汇编二(化学)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1)A装置中所用反应物的名称是______和______,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下,原因是:______.
(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______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内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3)B装置中可观察到______色的石蕊试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______.D装置中可观察到,______.
由此说明:①______②______.
利用上述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

2. 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对CO2气体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新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甲、乙两位同学先与指导老师领取必要仪器和药品,并组装了右图气体发生装置:
(1)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各仪器名称为:双孔胶塞、导气管、橡胶管、 、 .
[对比实验]甲同学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停止通气.
(2)甲同学实验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乙同学也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问题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较长时间通入气体,发现沉淀逐渐溶解,溶液最后变为澄清.
[问题提出]乙同学实验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化学性质?带着问题,经老师点拨指导,两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方案探究:
方案(一):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过滤将白色沉淀取出洗涤、干燥后置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二):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三):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有气泡冒出,并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溶液同时变浑浊.冷却后滴入 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用燃着木条伸入试管,火焰熄灭.
[推测判断]
(3)方案(一)中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符号或名称均可,下同),由此可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H+除外).
(4)方案(二)中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可以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的阴离子是 (OH-除外)
(5)甲、乙两位同学经过亲手操作实验,并结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提到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等知识,认为:乙同学实验最后所得的澄清溶液中溶质是 ;其中方案(二)中溶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方案(三)的现象可推测澄清溶液中的溶质受热可转化为一种不溶盐,又从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的规则推知:还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化学方程式: .
[思维拓展]
(6)甲、乙两位同学通过本实验,结合曾经学习的“木炭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很多化学反应,即使反应条件、反应物相同,但 不相同.

3. 夏天到了,我们常常喝饮料,让我们用化学知识对饮料各提出一个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___ ___?(你提出的问题不能与我下面提出的问题相同.)
我提出的问题是:从图中1可知,饮料“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人们常称这类饮料为“碳酸“饮料,是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吗?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开展如下两个探究活动.请你回答探究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雪碧
配料:水、果葡萄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食用香料
探究活动一:
【实验】取少许该饮料,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问题】根据配料成分及实验现象能判断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吗?
【结论】该探究活动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此饮料中生成了碳酸.
探究活动二:
【实验】将实验室制得的较纯净的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质疑】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假设】(1)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______.
【验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系列实验验证上述假设.
说明:图中小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分析】(1)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的是______实验方法.
(2)上述实验中,设计图(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上图(Ⅳ)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结论】探究活动二说明CO2与水可以反应生成碳酸,则饮料中的CO2与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4. 某些镁的合金,密度不足钢铁的四分之一,却有刚铁的强度,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镁在制取高强度的轻合金中也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

【相关资料】
①海水中镁离子(Mg2+)的浓度为1.28g/L;
②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为卤水)中含有MgCl2、KCl等物质;
③Mg(OH)2受热会分解为MgO和H2O;
④MgCl2的熔点为714℃,熔融的氯化镁通入直流电后,会分解产生镁.
【问题讨论】
(1)海水中已有氯化镁,为什么人们要通过以上流程获得氯化镁? .
(2)反应①中得到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使海水中的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加入的石灰乳应该过量,则判断加入的石灰乳过量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方法一”由MgCl2制Mg所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此反应需要在特殊的真空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反应③中得到Mg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组成确定】
(1)取一定质量的“方法一”制得的镁样品,用蒸馏水浸泡片刻,取上层清液,加入 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样品中不含MgCl2;
(2)另取一定质量的“方法二”制得的镁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过滤,得少量的黑色残渣.将该黑色残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由上述实验可确定该镁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他们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小结】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应用】
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其原因是 .

6.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烧碱,并生成氯气(Cl2)和氢气。
(1)请写出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主要含有Na+、OHˉ、水分子。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 验 过 程 实验现象 实 验 结 论
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无明显 变化

②是否需要做“向水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对比实验?为什么?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做探究实验。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对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溶液中只有NaCl。
乙同学的猜想是: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NaOH、和 HCl。
①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并说明理由。
②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同学不同的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成立。
(4)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其成分,称取10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共放出0.88 g气体,试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0浙教版科学中考解答题汇编二 答案
1. 【答案】分析:抓住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装置及特殊装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解答:解:(1)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要伸到液面以下,以防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上端跑出,故答案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上端溢出
(2)当缓慢拉活塞时,会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在长颈漏斗下端会看到有气泡产生.故选:A
(3)由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够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因此会看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会看到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
故答案为:紫,红,CO2+H2O=H2CO3,变浑浊,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点评:主要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析:(1)根据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填写仪器的名称;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3)-(6)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能分解.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书写原则.
解答:解:(1)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甲同学实验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有钙离子,故加入碳酸钠后产生白色的 CaCO3沉淀.
(4)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物质能和盐酸反应产生 CO2,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故由此可以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的阴离子是 HCO3-;
(5)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钙反应能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故乙同学实验最后所得的澄清溶液中溶质是 Ca(HCO3)2;碳酸氢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2HCl=CaCl2+2H2O+2CO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又能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CaCO3↓+H2O+CO2↑;
(6)通过对比反应特点,可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很多化学反应,即使反应条件、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锥形瓶;(2)CO2+Ca(OH)2═CaCO3↓+H2O;(3)CaCO3
(4)CO2,HCO3-;(5)Ca(HCO3)2,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5)Ca(HCO3)2=△= CaCO3↓+H2O+CO2↑ (6)生成物
点评:此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钙发生的反应,培养了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此题难度较大.

3. 【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即能与碱溶液反应).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酸的性质.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把设计的实验进行对比,现象明显,是学生记忆深刻,效果好.
解答:解:根据题目和标签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如饮料中为什么有气泡?或饮料为什么有酸味?打开饮料瓶盖时为什么会冒出大量气泡等?故答案为:饮料中为什么有气泡(或饮料为什么有酸味、打开饮料瓶盖时为什么会冒出大量气泡等)(只要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有意义即可)
【结论】因为配料成分中有柠檬酸,柠檬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不能【假设】
(3)有三种假设: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分析】(1)设计四个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比实验,故答案为:对比(或对照、控制变量)
(2)图(I)实验的现象是:紫色变红色,这样图(I)与图(Ⅱ)和图(IV)形成对照(或对比),确认是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与图(Ⅱ)和图(IV)形成对照(或对比),确认是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确认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或确认是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故答案为:CO2+H2O═H2CO3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拓展.特别是设计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对照,效果很好.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4. 分析:【问题讨论】
(1)经过①、②两个步骤是将海水中的镁离子提取出来,富集镁离子;
(2)海水中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3)石灰乳显碱性,要想检验碱液是否过量关键是看溶液是否显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检验即可;
(4)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此反应需要在特殊的真空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5)根据氧化镁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金属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6)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组成确定】
(1)根据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进行解答;
(2)根据黑色残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可知该镁样品含有杂质为焦炭进行解答;
【含量测试】根据金属镁和硫酸反应而焦炭不反应以及氢气的质量从而计算该镁的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问题讨论】
(1)海水或卤水均含有氯化镁,氯化镁溶解在海水中,不能直接提取出来,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将海水中的镁离子提取出来,得到纯净的氯化镁,然后电解才能得到镁;
(2)海水中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
(3)要想检验碱液是否过量关键是看反应后溶液是否显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检验,如果酚酞变红则碱液过量;
(4)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此反应需要在特殊的真空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5)氧化镁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金属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MgO+C=2Mg+CO2↑;
(6)先将粗盐①溶解;⑤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氯化钡;⑦过滤除去沉淀和泥沙;④加适量的盐酸加入适量的盐酸可以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⑥蒸发结晶得到精盐,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⑤③②⑦④⑥;

5.(1)碱 (2)水珠 (3)质量守恒定律

6. (1)2NaCl+2H2O2NaOH+H2↑+Cl2↑(1分)
(2)①Na+、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1分) ②不用做。在第一步中已经证明了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1分)
(3)①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1分),因为NaOH和HCl会发生反应,不可能共存。(1分)②可能是NaCl和HCl(1分),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若试液变红,证明猜想成立(即证明溶液呈酸性)(1分)。或者可能含有Na Cl和NaOH,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试液变红,证明猜想成立(即证明溶液呈碱性)。
(4)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78.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