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土地的誓言 教学案(表格式,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 土地的誓言 教学案(表格式,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7 21:04: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时 计 划


课题 7 《土地的誓言》 课时 二次 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 具 课 件
教 学 目 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树立学好本领将来报答故乡养育之恩的决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丰富深沉的语义2.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按感悟、联想、思考的步骤学习课文2.重视品味、学习和借鉴作者的语言技巧。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倾听教师讲述,开启记忆闸门,回忆这首歌的歌词,深入感悟…… 齐读教学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有感悟的朗读课文 把握作用的情感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表达情感运用的手段 课文的内容结构 所选景物的特点及作用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老师朗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b.通过喜欢的句子感受文中的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提出问题: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组织学生理解教材,品味作者的语言,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教师点拨:表达了对老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范读,结合教材,勾画喜欢的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引导: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预设引导:a.运用了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b.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c.人称的恰当运用。 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1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目标导学三:体会特色,感受抒情 1、情感表达借助的语句 2、本文的抒情特征 目标导学四:总结主旨,拓展延伸 生活中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热爱家乡,赞美家乡 品读赏析: 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提示: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探究:抒情性文章,往往具备其突出的抒情性特点,如《黄河颂》一文善用呼告手法及反复修辞,善用短句来进行抒情,《最后一课》善用细节描写来进行抒情,本文的抒情特征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探究:1、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2、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情感,写一篇小短文。 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预设引导: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突出“埋葬”)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预设引导: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同学们有感悟的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悟的理想和把握。 试写小短文,互相交流与讨论。 10 15 5



巩 固 练 习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二次备课
作 业 背诵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句段。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