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 课 新文化运动(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 课 新文化运动(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7 12: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郭沫若: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1910年前)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导入新课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学习目标辛亥革命后思想界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
接受
“二十一条”“窃取
革命
果实00目标:漫画《袁氏历程》镇压
革命
力量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会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能否让袁世凯得逞?如何保卫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与社会制度是整套的,要拿旧文化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社会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
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的诞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阵地 两面大旗
(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兴起标志四大干将——青春领袖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并包”的方针,聘请了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任教,北京大学从此焕发新的光彩。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两面旗帜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敬告青年》节选看不懂该怎么办?建设新文学推倒旧文学 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诓骗我们的!我们如今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文学革命胡适陈独秀《文学改良刍(chú)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合作探究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具有很大的
历史局限性”你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的评价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②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地位、性质) ④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 一定的片面性。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新青年》陈独秀、鲁迅、
胡适、李大钊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1.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 )
A.《青年杂志》上海 B.《青年杂志》北京 C.《新青年》北京大学 D.《新青年》上海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