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海的女儿》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7《海的女儿》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7 16: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海的女儿》说课稿
一、学生阅读情况分析
接下来我想对小学生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做粗浅的分析,我觉得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富有兴趣。
2.阅读量少使得阅读水平低。
3.阅读物较多但种类乏善,使阅读面窄。
4.学生欠缺合理的阅读方法,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养成。
5.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力度不够。
6.家长和教师在阅读氛围上的营造力上欠缺。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堂课特点和以上学生的阅读情况,我将制定如下的三维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故事内容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阅读 “三读法”,并尝试把阅读过程中良好习惯带到今后课外阅读中去。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理解故事内容,并利用读书笔记把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善良、勇敢、执着的精神品质,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
了解“三读法”,而教学难点则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很好的践行本堂课的理念,又能使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PPT演示法。在学法上,我会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首先为了使学生能愉快的参与到课堂上来,我会向同学们播放一小段《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接着我会问:“ 同学们知道视频里播放的是哪个童话故事吗?谁来说说这个故事是选自哪部童话呢?”这样在同学们的踊跃回答下,便成功的引出了《安徒生童话》。接着我会向同学们出示一组关于安徒生童话各种图片,让同学们去抢答图片所代表的童话,带着同学们对这些童话故事的回忆,于是我顺势提问:“谁能向大家分享一下 你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呢?”在同学们的踊跃发言之后,我会说:“老师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是《海的女儿》,因为故事里的主人公她那充满爱的性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接着我会向同学们展示出几张关于《海的女儿》精彩图片,并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将要带领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勇敢善良又美丽的小人鱼,那就是《海的女儿》。此时出示课题《海的女儿》,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海的女儿》,并以此走进新课。
(二)呈现内容,学习“三读法”
“同学们,《海的女儿》主要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的故事呢!请你们快速浏览故事,并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浏览完之后,我会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并及时给予正面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个性。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概括得出故事讲的是:美人鱼爱上了陆地上的王子,因为巫婆从中作梗,美人鱼无法与王子在一起,最后美人鱼为爱化为泡沫的故事。接着我会引导说:“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过程中,其实你们已经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浏览性泛读,这把钥匙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以最快速度去了解故事内容。”
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故事情节中,并让他们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去探索性速读课文,问题如下: 1、小人鱼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呢?2、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3、小人鱼化为泡沫后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带着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是为了使同学们学会采用探索性速读的方法去搜集故事里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再次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目的。因此,阅读方法的第二把钥匙也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探索性速读——有利于搜集故事内容里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为了使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会出示一小段关于小人鱼和巫婆之间的精彩对话,对话内容如下:巫婆说:“你是海里最美丽的孩子,但也是一个最傻的孩子。我有办法让你变成人,不过,你吃药以后,你的鱼尾会分成两半,变成人的两条腿,这就像尖刀一样刺进你的身体。你的走路姿式很优美,但你每走一步,就像走在尖刀刃上,就像你的血在向外流。你能忍受这种痛苦吗?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能够忍受。”然后请同学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去朗读,这段对话,看谁读的最符合当时的故事情境。接着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品读后的感受。这里我会鼓励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踊跃发言,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最后我就成功的带领学生们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第三把钥匙,品读性精读——体会文章或句子所表达的主旨。
(三)说感受,养成好习惯
活学活用分享阅读成果,本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果分,享”,给与孩子充分的时间合作阅读之后的交流,同学们,读完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写下对故事里任何一个人物说下的话吧!书写格式如下: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是一个 的人,因为_ 。因此我想对她(他)说。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之后,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五、拓展与延伸
利用本课堂上学到的“三读法”去阅读其他的课外书籍,把你阅读后的感受以小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并分享给你身边的学习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