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00: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3课。在第2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而且明白太阳(光源)的位置变化会导致影子发生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实验,探索产生影子的要素,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本课学生必须要有“影子形成原理”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也与影子相关。通过影子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将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聚焦问题“我们已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怎么产生的呢?”,通过回顾第2课活动,让学生思索影子变化的过程。探索环节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产生影子,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光源,用木圆柱模拟阻挡物,理解影子的成像过程。第二个活动是找办法让影子变化,理解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关系。第三个活动是手影游戏,学生非常喜欢。寻找不同办法制造各种有趣的影子,在手影游戏中将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研讨环节让学生思考影子产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影子的变化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拓展环节为观察云的活动,云朵是一种天然的阻挡物,不同的云朵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
【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2课中已经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情况,知道了影子方向和长短两个维度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有关系,但是学生依然较难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高低和方向)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变化(方向和长短)的,这需要学生对影子的成像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本课,学生将再一次进行模拟实验,该实验涉及两个变量——阻挡物和光源,并涉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将因此受到一些控制变量法的启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 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 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 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2. 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 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
2. 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 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和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产生影子的要素光源和阻挡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难点:理解在模拟实验中控制一个变量不变,改变其他变量的方法,例如保持阻挡物摆放位置不变,改变光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黑暗的环境、手电筒、木圆柱、正方体木块、球体木块。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呈现视频或图片导入。让学生观看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过程的视频,或者给学生看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图片,让学生回忆第2课中制作简易日晷中观察到的影子变化过程。
2. 谈话1: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你认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一般能回答“有光和物体”“物体会挡住光”“光是从上往下照的”,等等。学生一般也能回答出影子形成的两个条件,光源和阻挡物,但会忽视屏(呈现影子的平面)。
3. 谈话2: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从上往下照,从左往右照,效果不同等等。既然我们都不清楚,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第2课的学习,学生对影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回顾,可以唤醒学生关于影子的印象记忆。教材的聚焦问题是“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较难理解,故建议分成两个子问题,问题1“影子怎么形成的?”确定产生影子的条件;问题2“有了影子后,影子怎么变化?”,学生认知困难,引出本课探索任务。
二、探索
活动一 想办法制造影子
1. 呈现材料。手电筒、木圆柱、正方体木块、球形木块。
2. 公布任务。利用上面这些材料制造影子,并思考不同的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 体验制造影子。
4. 汇报实验结果以及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产生影子需要三个要素——光源、阻挡物、屏,以及三者形成影子的过程。在该环节中,加入了正方体木块和球形木块,是让学生体会阻挡物的不同,会制造出不同的影子,给第6课《地球的形状》中的模拟实验2(月食时,地球投影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球形的,而不是其他形状)做知识铺垫,同时让下面的探索环节只研究光源和阻挡物的摆放位置的变化。
活动二 想办法改变影子
1. 讨论方法。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几种改变影子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用铅笔(使用铅笔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修改)画在活动手册上。
2. 合并同类项。组织学生讨论,判断哪些方法有可能是重复的,让学生合并同类项,将重复的方法合并。
3. 实验操作。学生首先根据活动手册的办法去改变影子,看一看是否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影子。再尝试寻找更多的办法,如果有新办法,也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4. 实验分享。学生上台展示找到的不同办法,教师以画图的形式板书这些方法,注意只板书不同的四种办法——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尽量呈现课本提供的两大类方法(改变光源的入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
5. 体验不同的办法。学生比较自己的办法和教师板书的办法,体验不同的办法并在活动手册上添加新办法。
设计意图:教材提示我们,改变影子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改变光源的入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试教中发现,学生较多采用改变光源的方式,即他们将光源向物体左边、右边和上边不同角度射入来改变影子。教师应提示学生,光源在阻挡物上边为一种方式,光源在左边和右边可以合并为同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改变光源来改变影子。在实验分享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改变阻挡物(可以竖着放,也可以横着放)来改变影子的办法,再给学生机会去体验。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会将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掌握得比较透彻。
活动三 手影游戏
1. 欣赏皮影戏。可以给学生放一段皮影戏,或者关于手影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公布游戏规则。利用教室的光源,手电筒,灯管等,用自己的肢体包括手、头、腿、脚等制造出不同的影子,并向同学们分享,如果有好看的影子,让老师拍照。
3. 制造影子。学生在教室里利用各种办法制造影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即可。
4. 交流分享。让班级的手影高手上台展示一些手影。
5. 学习手影。呈现一些经典的手影(小狗、雄鹰、狐狸、鸽子等)让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会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学以致用的通过改变阻挡物的方法来制造不同的手影。例如,改变手型,用舌头和脚来制造影子等。通过改变光源来制造手影,将手电筒的光,从侧面或者从上往下去照射阻挡物等方法。他们还会找到不同的“屏”来接收影子,墙面、桌面、地面、窗帘、门都成了影子的幕布,学生在手影游戏中将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在该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要将学生限制在座位上。
三、研讨
1. 议一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个简单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要掌握。不透明的阻挡物挡住了光线,就形成了影子。
2. 辩一辩。影子可以有哪些变化?包括长短和形状变化。改变影子变化的办法有哪些?改变光源和阻挡物。
3. 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该问题与第2课的研讨问题“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有呼应关系,在本课学习了影子的成像原理后,学生就能够判断短杆的影子变化与太阳(光源)位置变化有关系,不同时间段太阳的高度不同,方向不同,阳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导致短杆的影子不同。
设计意图:第2个问题,影子可以有哪些变化,主要是突出影子的特征。教师可以追问,产生影子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习的办法——改变光源和阻挡物,从而评价学生对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作用过程的掌握情况。第3个问题,需要将本课的模拟实验回归到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变化的关系上。
四、拓展
1. 谈话: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阻挡物——云朵,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在课后去观察云朵,看看有什么样的云朵,这些云朵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2. 课外任务:去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模拟实验,我们明白了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太阳的位置变化对影子变化的影响。现在,如果让我们想办法制造影子或者改变影子,我们一定有很多办法。
【板书设计】
影子的秘密
产生影子的三个条件:
光源、阻挡物、屏
(平面)
改变影子的办法
方法1
/
方法2
/
方法3
/
方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