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交流展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拿出准备好的方型物体,指出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的,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看看有哪些收获。
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一)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通过教材情境图,引发学生思考。
二、精讲点拨。
(一)解决问题;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1.认识长方体的面。
(1)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哪些面完全相等?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1)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2)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1)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图形。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
(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3.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三)正方体有哪些特点?
1.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你们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想用哪些办法来研究?
2.观察并交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全班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表格中。
(四)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用图表示。
通过动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反思拓展。
(一)填空。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 ),正方体所有的面都(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 ),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 )。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二)自主练习1:说一说。
1.墨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
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它相同?
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
(三)自主练习2: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自主完成巩固本节知识点。
四、回顾整理。
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说什么?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