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1.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
2.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朝中期后,皇帝经常不理朝政,宦官把持大权,官场腐败。明熹宗时,魏忠贤专权,政治更加黑暗。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熹宗即位时,年仅16岁,只知玩乐,大权落在宦官魏忠贤手中。魏忠贤把持朝政时,他的爪牙遍及朝廷及全国各地。一些无耻官吏拜他为义父、干爷,称他为“九千岁”。谁说他一句坏话,就会被特务逮捕,轻则拷打,重则割舌、剥皮或杀头。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明史 刑法志》
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
东汉末年
唐朝后期
四大权阉
主管
宦官
年号
庙号
司礼监
魏忠贤
天启
熹宗
司礼监
刘瑾
正德
武宗
锦衣卫
汪直
成化
宪宗
司礼监
王振
正统
英宗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3.宦官专权黑暗
4.土地兼并严重
1.皇帝昏庸腐朽
2.奸臣把持朝政
宦官专权
1.表现: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王振、
刘瑾和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大宦官。
排挤打击正直官员,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4.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3.影响
直接原因:明朝后期,皇帝很少过问政事
问题一: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又有何关系呢?
与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关系:
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是由宦官统领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这样就使明朝的宦官权力特别大,比其他的王朝更容易专权。
问题三:宦官专权的根源是什么?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问题二:哪些朝代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现象?
东汉、唐朝、明朝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十分之九的人家失去土地。政府还不断地增加赋税,人民怨声载道。
明朝后期赋税特别沉重,在正常赋税外,明政府借口对后金作战,加征“辽饷”;借口剿灭农民起义,加征“剿饷”;借口训练军队,加征“练饷”;合称“三饷”。三饷的总额大大超过正常赋税。人民怨恨至极,唱出这样一首民谣:“老天爷,你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进话。杀人放火者享着荣华,吃素念经的活活饿杀。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你塌了吧!”
明朝末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吃草根、树皮和观音土充饥。官府仍旧催租逼税,人民忍无可忍。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
农民战争迅速发展,涌现了几十支起义军,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高迎祥在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目标导学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640年,河南一带灾荒严重。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河南,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免粮”反映了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到处传唱着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起义军攻占洛阳后,将贪婪残暴的福王朱常洵砍头示众,没收他的粮食、财物,分给饥民。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军河南: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攻克西安:
建立政权
攻克北京:
(1644年)
明朝灭亡
崇祯帝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 276 年)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明朝政治的腐败,统治黑暗
2.土地兼并严重(经济)
3.明朝中后期不断加派三饷(赋税)
4.直接原因:陕北地区天灾不断
“均田免粮”口号
背景:河南土地兼并很严重, 而且河南连年遭
受天灾。说明“均田免粮”口号把矛头指向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问题一:均田免粮的口号在明末农民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统一女真各部.
2.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3.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
压迫,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皇太极
目标导学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皇太极的贡献
1.建立清朝(1636年)。
2.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注意选拔人才。
3.改女真族为满洲。
1.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C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的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