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下 22《文言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下 22《文言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7 19: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文言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文言文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画面讲故事。
2.揭示课题,板书题目:囊萤夜读。
3.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囊”的字音。
(2)理解“囊”和“萤”的意思。
(3)交流“囊”和“萤”的识记方法。
4.理解课题的意思。
1.在教师指导下欣赏图片,尝试讲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在教师指导下识记生字。
(1)读准“囊”的字音。
(2)理解“囊”和“萤”的意思。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结合注释理解课题的意思。
1.在学生看图讲故事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灯”的与众不同。
2.指导学生注意“囊”是后鼻音。
3.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囊”,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萤”。
4.理解课题时要指导学生“囊萤”的意思:
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出示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文是文言文。出示几篇短小的文言文。导学:文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篇文言文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检查预习。
(1)指生朗读课文。
相机正音:“恭”是后鼻音,“焉”是前鼻音。
(2)交流书写注意事项。课件按不同结构出示“囊、萤、恭、勤、博、贫、焉”7个会写字。
①组织小组交流生字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给生字归类,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4.交流初读感受。
1.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发现:课文比较简短,难以理解。
2.浏览几篇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3.预习汇报。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汇报初步读文的感受。
1.在感知文言文特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特点就可以,为接下来的具体学习埋下伏笔。
2.生字的识记要有侧重,不用面面俱到。
3.学生读文的感受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文言文特点的。
三、理解内容,明白道理(用时:16分钟)
1.学习第一句。
屏显第一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指生朗读。
(2)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这句话的意思。
相机指导:
倦:疲倦。
文言文中有的字,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意思相近。可以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习第二句。
屏显第二句: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指生朗读。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这句话的意思。
相机指导:
贫:贫寒。
以夜继日:夜以继日。
导学:“油”有什么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明白道理。
出示“囊萤”“油灯”“电灯”图片。导思:你认为哪种光更适合学习?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4.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刻苦学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一句。
(1)朗读句子。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同桌交流。在有疑义的地方做好标记。
(3)汇报交流:
①尝试汇报句子的意思:车胤谦逊有礼,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②其他同学补充。
③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自读,比读,尝试背诵。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二句。
(1)朗读句子。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同桌交流。在有疑义的地方做好标记。
(3)汇报交流:
①尝试汇报句子的意思:(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②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了解“油”的作用是点灯,以便人在夜里读书。
(4)自读,比读,尝试背诵。
3.观察三幅图片,然后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明白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要刻苦努力地学习的道理。
4.交流关于刻苦学习的故事。
1.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为了表达清楚,要在合适的位置加上“谁”。比如文中指的就是车胤,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加上他的名字进行理解。
4.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5.在“明白道理”的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大胆地表达。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囊、萤、恭、勤、博、贫、焉”7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利用课件演示“恭”“焉”的书写过程。
3.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间架结构。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恭”“焉”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仔细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
4.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每个生字练写两个。
5.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1.学生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特别写正确“恭”“焉”的笔顺。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2.要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布置作业:学生将文言文《囊萤夜读》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在教师指导下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主动将《囊萤夜读》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在分享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1.听写生字。
2.指名学生朗读《囊萤夜读》。
3.交流故事的道理。
4.揭题:铁杵成针。
5.指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强调“杵”的读音,理解意思。
(2)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
观察图片,提问:你最想知道什么?
1.正确书写生字。
2.接龙朗读《囊萤夜读》。
3.交流道理及学文后的感受。
4.朗读课题。
5.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题的意思。
(1)正确认读“杵”。
(2)比较图片,提出质疑。
预设: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为什么要将铁杵磨成针?
1.要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2.学生朗读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注意强调易错字的读音。鼓励学生挑战背诵。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4分钟)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小组内交流。出示学习要求:
(1)导思: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
2.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指生朗读。
(2)学习第二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弃”和“去”的意思。
③指生朗读。
(3)学习第三、四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逢”和“欲”的意思。
③指生朗读。
(4)学习第五句。
①学生汇报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感其意”的意思。指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老媪”的意思是什么?
③指生朗读。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明白课文的道理。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自学课文,然后在组内交流。
2.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畅谈自己对“弃”和“去”的理解。
③自己读,同桌之间赛读。
(3)学习第三、四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畅谈自己对“逢”和“欲”的理解。
③比读。
(4)学习第五句。
①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②理解“感其意”的意思。畅谈对“老媪”意思的理解。
③齐读。
3.在教师指导下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4.在教师指导下感悟课文的道理。
1.在理解“去”的意思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有争议时可以展示不同答案让学生选择。
2.在理解“逢”的意思时可以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逢”对比理解。
3.教学中注意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4.要让学生反复思考“感其意”的意思。
三、拓展阅读,增加积淀(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描写刻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故事。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背诵竞赛。
3.全班竞赛。
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描写刻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背诵竞赛。
3.小组推荐复述得最好的学生再次组成小组在班内进行背诵竞赛。
  教师要鼓励学生背诵,增加学生积淀。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逢、卒”2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
3.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逢”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每个生字练写两个。
4.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学生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卒”的最后一笔竖不要写到两“人”的中间,特别注意“逢”的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