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 13《人物描写一组》 导学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下 13《人物描写一组》 导学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7 19: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人物描写一组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准备电视剧《小兵张嘎》《骆驼祥子》相关视频片段,《儒林外史》原著相关章节。(教师)
2.观看电视剧《小兵张嘎》《骆驼祥子》,阅读《儒林外史》原著相关章节。(学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用时:3分钟)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2.介绍《小兵张嘎》的相关资料。
1.齐读课题。
2.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1.组长指名读,组员间相互正音:
“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或“bǎn”。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正音要以学生为主,在学生有争议时教师再作判定。
三、深入研读,感悟形象(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片段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那作者在这个片段中重点刻画的是哪个人物呢?
2.走进文本,去看一看嘎子的嘎人嘎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思考边用笔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写批注。
3.出示重点语句,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点拨。
(1)嘎人嘎事一:“要不——摔跤。”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2)嘎人嘎事二: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3)嘎人嘎事三: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4.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第一个片段。
2.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读文过程中做好批注。
3.汇报人物特点。
(1)读句子,想象:小嘎子在做选择时是怎么想的?体会嘎子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看出他富于心计的特点。
(2)读句子,思考:猴儿有什么特点?从小嘎子的动作能看出他的什么特点?小嘎子在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去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中感受嘎子机敏,争强好胜的特点。
(3)做动作理解“推拉拽顶”。把“推拉拽顶”这几个动词去掉,换成“任你怎样使劲挣扎”,体会动词的妙用。从而感受人物特点:身处劣势,仍不忘想办法,可以看出他有智谋、争强好胜的特点。
4.朗读相关语句。
1.批注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及时跟踪学生的阅读状况。要注意指导,此时要注重合作学习,可以用学生活动卡来进行任务驱动,分工合作,汇报自然也就有序了。
2.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相机介绍,描写人物心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描写“我”的所思所想;二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间接表现。
四、拓展阅读,丰富形象(用时:10分钟)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龇(zī)牙咧(liě)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
2.小结写法及阅读方法。
(1)学法提示:通过语言描写也能表现人物特点。
(2)组织学生读好嘎子的语言。
1.阅读补充材料,进一步感悟人物特点。(1)自由读,走近嘎子,感受原著中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2)交流思考:这样的嘎子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
2.(1)小结写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①想象当时的情景,让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影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本片段。
②赛读。
1.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嘎子的机智、勇敢。
2.指导学生表演读和分角色朗读,并关注学法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用时:4分钟)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灵、争强好胜的小嘎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人物描写一组》,认识老舍笔下的著名人物——骆驼祥子。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1.齐读课题。
2.交流解题:“挺脱”,方言指结实。说明祥子是一个强壮、结实的人。
  出示课题时随即引导学生关注“挺脱”一词,学生解释时语言要完整。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用时:8分钟)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以下几个字:
铸(zhù)成    腮(sāi) 
颧(quán)骨   疤(bā)
(2)同桌结合读不懂的内容,讨论交流。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中看出祥子精神、结实、硬棒、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特点。
三、再读感悟,了解人物(用时:20分钟)
1.默读课文,他的“天真”和“淘气”体现在哪里?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出示句子,帮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3)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4)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3.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结合祥子“已经像个成人了”感受祥子是一个硬棒、挺脱的人。
(1)小组交流哪些句子能体现出祥子的“天真”和“淘气”。
(2)感受这份天真和淘气的背后是祥子对生活的热切向往。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从“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感受到祥子身体结实,他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2)这段肖像描写特别符合人物的特点。既可以看出他身体结实,又能感受到他过去的生活不好。但是他有旺盛的生命力。
(3)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体结实的小伙,和他的淘气。
(4)“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他笑的原因是自己有一双“出号”的大脚!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标志。他的想法有些天真,有些傻气。但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祥子的硬棒、挺脱和活力。
1.引导学生感悟:(1)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
(2)人物的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感悟祥子是一个长得结实硬棒的小伙,他不注重自己的模样,他注重的是自己挺脱的身体,这显得他天真有活力。
四、创设情境,尝试描写(用时:8分钟)
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回忆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段,也可以让学生相互点评。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用时:4分钟)
1.古人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这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1)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2)能言善辩,以智慧和高超的语言魅力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严监生。
3.交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
1.迅速交流、抢答。
(1)孙悟空。
(2)晏子。
说说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严监生:他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
1.猜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自然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及其与“临”的区别。介绍“监生”的意思。通过词语区分两个读音:监(jiān)视、监(jiàn)生。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9分钟)
1.这是一篇古代小说,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指导学生借助教材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
2.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读流利。
3.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临死时的严监生有怎样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读课文,关注文中难懂的词,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2.再读课文,读流利。注意刚才纠正过的字词还有句子的停顿。
3.小组交流对严监生的印象。
提示:
1.“那里”同“哪里”。
2.“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等家人、亲属。
三、精读感悟,走近人物(用时:12分钟)
1.体会病重。
(1)一日重似一日——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2)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手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
2.品读猜测。默读课文,看看他身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____”画出大家是怎么猜的,以及严监生有什么反应。
3.归纳总结: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而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从中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4.融入这样的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1.(1)这样的词语还有: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奄奄一息……
(2)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这里的“总”是一直的意思,说明他有事放不下。
2.交流汇报:(1)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赵氏慌忙揩揩眼泪……挑掉一茎就是了……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从“点一点头”,我明白赵氏说对了。
3.随老师的总结接读“两茎灯草”,回归课文题目,感悟主旨。
4.自由读,感受严监生的着急、生气、绝望。
1.唤醒学生的记忆仓库,使学生迅速地领会词义。
2.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根据学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总不得断气”的严监生是一个极度吝啬的人。
四、拓展运用,描写人物(用时:10分钟)
1.启发感悟: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2.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严监生的动作,从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读读关键语句,交流感悟这些句子抓住了人物手指、眼神等的细节变化,反映了人物心理。
2.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
3.交流汇报有关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1.要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2.写人物的神态,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五、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用时:5分钟)
1.推荐阅读:课后请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儒林外史》《骆驼祥子》等名著。
2.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写好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1.激起类文阅读兴趣,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来阅读。
2.交流感悟“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感悟其极强的讽刺意味,并试着仿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骆驼祥子》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建构起了大语文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