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同步测试(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5 1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
(一)默写
1.浩气还太虚, 。生平未报国, 。
2.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
3.予读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下文,完成4—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上面文字文题是《 》,作者是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往来无白丁 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劳: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本文通过对楼市的描写和赞颂,表现了作者 的情操。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 得:
(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污: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0.“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怎样的特点?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我在垃圾堆捡报纸
高中毕业之后,我便南下广东打工了。我来到汕头市的一个小镇,兴致勃勃地在那儿奔波了几天,却进不了厂。最后弹尽粮绝时我便进了一家基建队。基建队的生活很苦很累,尤其是我们这些新来的,每天不仅要干很多很多的活,休息的时候,还要被那些所谓的师傅们呼来换去的。我们要为他们端茶送水买点心,稍有不顺心的地方,他们便会纠集一些人欺负你。老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置之不理。而我们每天所得的工资却是极其微薄的。于是一开始我便没打算在此长期干下去。
在基建队里工作,晚上是很少加班的,其他工友们便常常喝酒打牌来消磨时光,而对这些我却不感兴趣——在学校我喜欢写作,于是我便以写写画画来打发那些空余的日子。后来我有几篇文字见报了,我更加自得其乐,迷恋于写作了。
那一天,我们几个人被派到一家台资公司为他们清理公司后门旁已堆得像座小山似的垃圾。在清理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废旧的报纸,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挑出几张没弄脏的报纸塞进了口袋里,休工的时候我拿出来读。那间公司的垃圾我们整整搞了三天才把它彻底清除掉。在清除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新的垃圾倾倒出来,让我欢欣鼓舞的是每天倒出来的垃圾中都有新的报纸。于是我把它们——挑出来,拿回去读。而且让我欣喜若狂的是那些报纸的种类也多,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报》……还有这家公司的厂报。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于是,那些日子,我再也不觉得空虚和孤独了,捡报纸和读报成了我新的乐趣。
自然,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大白天去人家公司门前的垃圾堆里捡报纸多少有点不雅观。公司门口人进人出的,让人看见了,别人不说,自己面子上也过意不去。起初我通常是在晚上或者在他们公司就餐的时间去捡报纸。那时候人少,没有几个人会注意你,面子问题是可以忽略不考虑的,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晚餐过后,冲好凉,我就到那家台资公司的后门边去捡报纸。当我走到那儿时,大门紧闭,地上空空如也,连一张报纸都没有。接下来好几天都如此,每一次我都大失所望地空手而归。按理说我可以从报刊零售部购买一些报纸的,可这是一个小镇,小镇上厂子虽然不少,在这儿打工的外来工也不少,但是小镇上没有报刊零售部,有的也只是一些个体书摊,除了几本武侠、言情小说,就是一些比较畅销的杂志,报纸是很少有的。对于一个居无定所的打工者来说,自己去邮局订一份报纸那是不可能的,而读报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几天无报可读心里便憋得难受。我想,不可能呀。于是,我仔细地观察了几天,终于发现原来台资公司新雇了一位清理垃圾的老头,每天老头都要去厂门边清理一次,把公司内倒出来的垃圾用板车拉走。后来,我又发现,老头来清除垃圾都有固定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五点半左右。于是我便顾不了什么风度和面子了,往往基建队一散工,我便骑着自行车赶在老头来清理垃圾之前到达公司的后门边,迅速地捡起每天从公司内扔出来的废报纸。
一次,我与老头不期而遇。老头非常气愤,他对我大声地呵斥着:“这一块的垃圾是我包下的,你怎么敢到这儿来捡破烂呢 ”老头一边说,一边夺下了我手中的报纸。他把我当成了捡破烂的人了。我有口难言,而老头的大嗓门却引来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我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怔怔地站在那儿。见我们不再争吵,看热闹的人也就散去了。等老头清除完了垃圾,我便对老头说:“我不是捡破烂的,我拿这些报纸是回去读的。如果你要拿这些纸卖钱的话,我那儿还有很多已看过的报纸,我都可以拿来送给你。”本以为老头不会再理我,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惊讶地望着我,难以置信地问我:“你真的是拿去读的吗 ”我点了点头。老头便递给我那一把他刚从我这儿夺过去的报纸,对我说:“拿去,拿去。”后来,我与老头居然成了忘年交。晚上他经常到这来聊天,为我带来他在垃圾堆里挑捡出来的报纸,我则经常拿出我写的文章给他看。老人有些文化,他会给我提些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老头交情愈深。他常常对我说:“让你在基建队里,确实是委屈了你。”老头托熟人为我说情,我终于进了那家台资公司,成了公司的一名厂报编辑。刚进厂报编辑部,同行们谁也看不起我。他们对我冷嘲热讽的,经常在背后说:“有什么本事 不过只会在垃圾堆里翻报纸罢了。”这话传到了老头耳朵里,老头对我说:“不要理他们,干好自己的事,”一年之后,我成了厂报主编,老头却因为年岁已高,回家了。
几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他,对他心存感激。常言说:“世上千里马常有,而怕乐不常有。”虽然我还不是什么千里马,但对于我来说,他却是我的伯乐。
11.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解释或造句。
血气方刚 难以置信 弹尽粮绝 面红耳赤
(1)
(2)
12.“我”由于执著而成功,请概括“我”追求精神富足的表现。
(1)
(2)
(3)
13.当“我”成为厂报编辑,被同行嘲讽时,老头对“我”说:“不要理他们,干好自己的事。”一年之后,“我”成功了。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用30字左右表述)
(二)阅读下文,完成14—20题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公司。
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应聘( ) 潸然泪下( )
15.母亲先前为什么不同意儿子为自己洗脚?后来又为什么同意了?
16.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才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这个青年的角度思考)
17.儿子对社长说:“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这“道理”是什么呢?请简要陈述。
18.抄写文中描写青年心理活动的语句。
19.儿子说要好好照顾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通过对社长的言行的描写,你认为社长选聘职员的标准是 。
三、作文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的?选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
(参考题目:一次有趣的 ;难忘的 ;那一天我真的很 )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条理。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1.丹心照千古。留作忠魂补。 2.三万里河东入海,南望王师又一年。 3.出淤泥而不染 4.《陋室铭》;刘禹锡 5.这;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没有文化的人;使……扰乱;使……劳累 6.略 7.安贫乐道 8.(1)捡到;(2)玷污 9.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10.(拾金不昧,不贪财)保持自己崇高的品行;知错能改 11.略 12.(1)“我”以画画、写作打发业余时间(2)到一家公司门前捡报纸看 (3)面对别人的嘲讽,干好自己的工作 13.略 14.pìn shān 15.心疼儿子,对儿子的要求感到奇怪,后因为事关儿子的应聘,所以同意了。 16.发现了“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说明青年在给母亲洗脚之前并不了解母亲为养育他所付出的辛劳。 17.体谅父母的辛劳,懂得做人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18.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19.已能体会木青的艰难,要担起生活的重担。 20、懂得孝敬父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孝敬父母,热爱企业,工作负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