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7 20: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烛梦·希望行”明信片寄语活动策划方案
烛梦·希望行part 1——明信片寄语
一、活动介绍
这是一个给福州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问候与关爱的活动。厦门大学经院实践队“烛梦”提供600份左右印着厦大美丽风景的明信片,以及福州永泰县三所希望小学具体的学生名单。邀请厦大学子一对一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写明信片。然后在9月7日到9日(希望小学开学初),把明信片带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传递厦大学子对希望小学关爱及勉励。并且吸引厦大学子对希望小学更多的关注。
给孩子送明信片,缩小了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有利于我们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助于课题的调研
宣传厦门大学及“烛梦”实践队
三、活动时间:小学期(具体时间待定)
四、活动地点:北区食堂门口
五、活动参与人员:“烛梦”实践队队员
六、所需物资:
活动场地、座椅各23张、明信片、展板、海报、宣传单、黑笔和彩笔各5支、长线一根、夹子若干、横幅
七、具体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挑选20张左右有代表性的厦大风景图,并完成明信片的制作。
完成海报及宣传单的制作。
申请超市二楼侧墙的位置,完成在墙壁张贴系列醒目的海报,各楼道口贴宣传单等一系列宣传活
中国传统节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
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是哪天?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公历4月5日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中国传统节日
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春 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 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是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节日
是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 ?
农业经济的产物
宗教信仰的产物
二十四节气
春节 清明节
春 节
时间:
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 节
内容:
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 节
起源: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内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
习俗:
猜灯谜、吃元宵、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等
元宵节
起源: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
内容: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清明节
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春秋时,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宋元时,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
内容: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名中秋。

中秋节
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中秋节
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
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既
反映了着中华民族源远流
长的历史轨迹,也寄托了
千百年一脉相传的优良传
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