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完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基础过关
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
王朝。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B
A.朱熹1368年
B.朱元璋1368年
C.朱棣1421年
D.朱元璋1421年
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
施,下图是明朝的一件历史文物,请问这件文物反
映的是以下哪一条措施
A.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
B.设立内阁
C.实行“文字狱”
D.设立“厂卫”,实行专政
3.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
史料反映了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4.下图是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
中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是
(A
A.《四书集注》
B.《大唐西域记》
C.《齐民要术》
书生张富贵
进京赶考
D.《唐诗三百首》
5.我国的科举制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
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
始于
A.创立进士科
B.创立明经科
C.开创殿试和武举制度D.八股取士
6.我国从国外引种的历史很悠久,目前栽培的600多
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从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
外引进的农作物是
(A)
①玉米②甘薯③小麦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中外。最能体现其高
超制瓷工艺的是
(B)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唐三彩
B能力提升/综合训练十全面突破
8.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
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MADY. V
统河山巾
四方平定巾
六合一统帽
A.朱元璋有统一全国的野心
B.此举的目的是促进民族交融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点拨】明朝统一全国帽式,并规定统一的名称“一统山河、
四方平定、六合一统”,可以看出这些名称带有明显的政治
色彩,体现了加强皇权的思想。A、B、D三项明显不合题
意。故选C。
9.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D
①加强了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点拨】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是对文化的摧残,不利
于文化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共28张PPT)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十基础过关
1.“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27800余人,从南京
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这次远
航启程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宋高宗C.明太祖D.明成祖
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
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
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3.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
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
朝,一带一路,合作共嬴。”郑和“美名远播”的“壮
举”应包括
( D
①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②1405-1433年,前
后七次下西洋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
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
的发言记录:
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其中正确的是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5.某电视剧中主人公以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
敢忘危负岁华。”诗句中的“危”是指
B
A.台湾被殖民者侵占B.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南海地区出现危机
6.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
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
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
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岳飞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
怕,我有戚爷来抵挡。”文中“戚爷”率军九战九捷,
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壮举发生在
(B)
A.杭州B.台州
C.扬州
D.南
8.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
造了“鸳鸯阵”,即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
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
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部队纪律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将领善于创新
D.后勤补给充足
9.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澳门的居住权的是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共25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基础过关
1.在我国历史上,明朝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
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这一著作是(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1966年,美国的任以都博士将《天工开物》译成了
英文,并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出版。这是
《天工开物》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下面关于这本
书的评价正确的是
A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农政全书》堪称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它的编著者
(B)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利玛窦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
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鸭绿江边、临洮
B.山海关、临洲
C.嘉峪关、山海关
D.鸭绿江边、嘉峪关
5.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
重。皇帝住的那一重是
(B)
A.内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6.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下图展示的小说中我们
能够欣赏到的故事是
A.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水
B.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传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D.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7.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
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
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笑唏唏,要施手段。依据
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8.明朝后期的著名戏剧作品《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
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它的作
者是
A.罗贯中
B.关汉卿
C.汤显祖
D.施耐庵
B能力提升/综合训练十全面突破
9.山东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
集了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等史料。这
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伟大的建筑工程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医学技术
点拔】都江堰、隋朝大运河为杰出的水利工程,明长城为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北京故宫为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
建筑。故选B。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胜门安定坛
东
西直门阜成
城
万
朝阳
城坛
夕月坛
西便门
大明门承天门
东便门
宣武门丫正阳门
崇文门
广宁门
外
广渠门
天地坛
(天坛)
右安门
永定门
左安门
明初营建□明中期增建
图
(共23张PPT)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十基础过关
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这主要
说明了
B
A.万历皇帝的繁忙
B.明末政治日益腐败
C.明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官员结党营私
2.顶炎武(明朝)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
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
映了
B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3.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①政治腐败②倭患严重③赋税沉重④遭遇
天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历史学家顾诚评价:“李自成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
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业。”李自成
在起义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
A.“平均地权”
B.“打倒土豪”
C.“均田免赋”
D.“耕者有其田”
5.下图是明未农民战争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灭亡
明朝的人物和时间是
B
同
⊙都城
脂O
1644年攻入京
安塞
币,明朝灭亡
城市
[L627年
东
农民起义爆发地区
西安>南阳扬Q
建立政权地点
1644年大顺政权
京之4—李自成农民军进军
成都
尤宫山
路线及撤退路线
长沙8
海
张献忠农民军进军路线
1644f
怅献忠称帝
1645年初李自成
国界
在此壮烈牺牲
今国界
A.李自成1643年B.李自成1644年
C.张献忠1644年
D.吴三桂1644年
6.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
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
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
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
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铁
血汗王!他是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7.如下图所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B)
A.努尔哈赤
变
B.皇太极
女真满洲
后金清朝
C.康熙
变
D.雍正
8.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将
领是
A.皇太极
B.吴三桂
C.戚继光
D.阿骨打
B能力提升/综合训练+全面突破
9.大一统的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
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C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抗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点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秦的暴政,明末农民起
义的原因是政治腐败使农民不堪重负,二者都因反抗苛政
而举兵。故选C。
(共29张PPT)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十基础过关
1.为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统治
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沿袭中原历代王朝政治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崇儒家学说
D.废除丞相制度
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
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平定噶尔丹叛乱
3.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
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
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
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
台策略是
台策略是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4.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
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为加
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
构是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宣政院
5.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等级
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
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王
朝都对该地区实施过有效管辖。其中,清朝采取的
管辖措施是设置
(A
A.伊犁将军
B.台湾府
C.西域都护
D.市舶司
7.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
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
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B)
匈奴族的一支
B.蒙古族的一支
C.回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
8.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
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
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
这只“鹰”的进攻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9.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现固和发展,
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
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西伯利亚
巴物喀北接
什池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西跨
东临
葱岭
太平洋
南至
台湾及其附属
喜马拉
岛屿,包括钓鱼
雅山脉
岛、赤尾屿等
A.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共24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十基础过关
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如右
图所示)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
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发给垦荒
者的印信执照。这说明清朝(A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商帮兴起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是
D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小明在查找清朝经济发展的盛况时,找到了以下材
料,这说明了清朝前期哪一行业的突出发展(B
“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宿州东城
“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杭州东城
“广纱甲天下。”——广州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重工业
4.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
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
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
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B
A.农村集市
B.城镇市场
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
5.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
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A.杭州B.扬州
C.苏州
D.广州
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飞到的地方,
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俄国和日本。对此,下列理解
最准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7.下表为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变化表,关于对下表的解
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年)
1661168517241766
耕地面积(约万顷)549608684741
人口(约万人)1900120001500021000
A.清前期政局稳定,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人口的增
长,表现出国家的强盛
B.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和高产
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关
C.耕地面积增加与人口增长没有因果关系
D.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
8.清朝前期,统治者釆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得人
口大量增长,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是
①经济持续发展②赋税增多,国库充盈③人地
矛盾突出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A.①②
B.③④
①③
D.②④
B能力提升/综合训练十全面突破
9.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
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 B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年
300
1700
1850年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共25张PPT)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十基础过关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迄今发
现的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设立这个机构的清
朝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清代的一位大臣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
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
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B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
B.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处理政事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办事非常仔细
3.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
的诗句,比喻清王朝扼杀人才,到处死气沉沉的情
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清朝
A
A.大兴文字狱
B.实行科举制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八股取士
4.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
政策,其表现是
①提倡尊孔读经②全面检查全国书籍③销毁
对统治不利的书籍④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清军能入关并建立起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主要仰仗能
征善战的“八旗兵”,但后来八旗将士接受骑射检阅
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这表明当时(C
A.经济繁荣
B.社会安定
C.军备废弛
D.文化专制
6.大清帝国在空前的繁荣盛世下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反映了清朝
B
A.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
B.官吏贪污腐败,敲诈民众
C.军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D.国家经济衰退,国力虚弱
7.“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
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
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
B.耕地面积增加
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
8.《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
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囗
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
策是
A
A.闭关锁国
B.开放海禁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
9.晚清诗人黄遵宪《番客篇》言:“国初海禁严,立意比
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作者认为的“错”
主要在于
(A)
A.阻碍了中外交流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打击了东南沿海反清势力
D.抵御了来自日本的倭寇势力
能九提升/综合训练+全面突破
0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
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皇帝
隍帝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吏「礼「兵「刑[工
工刑兵礼户吏‖部」[部部部部[部
部部部部部
匚唐朝中央机构明朝中央机构清朝军机处内景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共15张PPT)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
A基础达标/分点训练+基础过关
1.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
这部作品应是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2.《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
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D.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清代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成为昆曲的传世
之作的是
( B
A.《窦娥冤》和《牡丹亭》B.《长生殿》和《桃花扇》
C.《窦娥冤》和《长生殿》D.《牡丹亭》和《桃花扇》
4.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到清代发展到鼎盛。以下关于
戏曲在清代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代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B.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C.昆曲在清代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B能力提升/综合训练十全面突破
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
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
化过程适应了
B)
化过程适应了
( B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素养闯关/问题探究十思维开放
6.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宛如一座辉煌的文学宝库,今天
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库,去感知它们的博大精深,欣
赏它们的绚丽辉煌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文学殿堂】
材料一:乾隆中(1765年),有小说曰《石头记》
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
金鬻于庙市。其本止八十回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
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1)《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根据材
料一,指出《红楼梦》是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手抄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
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红楼梦》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
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歌颂了
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
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
会意义。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每小题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
墓,要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江苏南京
B.陕西西安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2.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代表
的历史事件是
1368年1405年
1644年
A.明朝的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
3.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4.电视剧《太祖秘史》表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
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
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统一中国
C.迁都北京
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5.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加强的是
(B)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③明朝废除丞相制度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点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于秦朝,西周
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故①错误。②③④是正确的。故
选B
6.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杰出贡
献是
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祖国的领土台湾
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先后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7.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
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
的措施的是
( B
A.打击倭寇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设立驻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8.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
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
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B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点拨】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较为荒凉,到清代前期就
成为繁荣的市镇,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主要是商品经
济发展带动市镇的繁荣,B正确;小农经济发展能够推动
人口增长和城郊开发,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使荒凉的地方
变得繁荣起来,A、C不是主要原因;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限制对外贸易,D与史实不符。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