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虽有嘉肴?《礼记》
【2006年安徽课改卷与其他几章课外语录对比考查】
赏析评点
首句以“嘉肴”为“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是故”引出结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第三句承接上句提出的观点,深入地阐述了“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强”的道理。
“故曰”引出全文的中心:“教学相长”。
以《兑命》中的话作为佐证,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权威性。
?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 yuè )命》〕即《说( yuè )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 xiào )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 xiào )”,教导。
一、内容主旨
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教”和“学”可以相互促进,学的人获得进步,教的人也得到提高。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文章共五句,其中三句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文章贯通,逻辑性强。先以“嘉肴”类比“至道”,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 “自反”和“自强” );最后得出结论。文意贯通,层层递进。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
( 2 )不知其善也 善: 好处 ?
(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所以 ?
( 4 )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自我反思 ?
( 5 )其此之谓乎 其: 表示推测,大概 ?
2.通假字
学学半 学: 同“敩”,教导 ?
3.一词多义
学
4.古今异义
( 1 )虽有嘉肴
( 2 )不知其旨也
( 3 )教然后知困
( 4 )然后能自强也
5.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善: 好处 ?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品尝,( 也 )不知道它味美。
(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 学识 )不足,这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理解上的 )困惑,这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 3 )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理解性默写
1.《虽有嘉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是“ 教学相长也 ”。?
2.《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或:教学相长 )。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展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二 )分析写作手法
本文作者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论证思路 )
首先以类比论证的方法切入话题,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佐证。
( 三 )阅读启示探究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的启示。
示例:在学习中要互动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表明自己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自己的理解不全面,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27、学用P23 )
(共12张PPT)
二十三、虽有嘉肴
【2006年安徽课改卷与其他几章课外语录对比考查】
首句以“嘉肴”为“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是故”引出结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第三句承接上句提出的观点,深入地阐述了“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强”的道理。
“故曰”引出全文的中心:“教学相长”。
以《兑命》中的话作为佐证,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权威性。
?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 yuè )命》〕即《说( yuè )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 xiào )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 xiào )”,教导。
一、内容主旨
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教”和“学”可以相互促进,学的人获得进步,教的人也得到提高。
二、结构图解
三、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文章共五句,其中三句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文章贯通,逻辑性强。先以“嘉肴”类比“至道”,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 “自反”和“自强” );最后得出结论。文意贯通,层层递进。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品尝,( 也 )不知道它味美。
(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 学识 )不足,这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理解上的 )困惑,这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 3 )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理解性默写
1.《虽有嘉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是“ 教学相长也 ”。?
2.《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或:教学相长 )。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展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二 )分析写作手法
本文作者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论证思路 )
首先以类比论证的方法切入话题,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佐证。
( 三 )阅读启示探究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的启示。
示例:在学习中要互动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表明自己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自己的理解不全面,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