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新考势课件:2-6 人口与地理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新考势课件:2-6 人口与地理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7 20:40:53

文档简介

专题六 人口与地理环境
(2019年广西桂林市测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81%,下图为我国2015-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3题。
1.2015-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原因是(  )
A.缓慢下降 人口出生率高
B.缓慢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急剧下降 人口死亡率高
D.基本稳定 人口的迁出率较高
解析:据图可知,劳动年龄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C、D排除;出生率高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A错误;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新增人口数量少,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B正确。故选B。
答案:B
2.“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高
B.育龄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C.社会医疗保健水平降低
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萎缩
解析:“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说明我国妇女不愿意多生小孩,这与生育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小孩抚养、教育成本高有直接关系。故选A。
答案:A
3.至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其原因在于我国(  )
①劳动年龄人口一直保持较大规模和比重
②具有高学历的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③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提升对经济发展需求
④持续高速的城市化拉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并没有大幅减少,仍保持较大规模和比重,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提升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故选B。
答案:B
(2019年吉林长春市五中、田家炳实验中学调研)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读韩国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4-5题。
4.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是(  )
A.1983年 B.2005年
C.2011年 D.2017年
解析:根据材料,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包括儿童和老年人,读图,儿童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曲线交点约是2017年,老年抚养比高,老年人口数量就超过儿童人口数。
答案:D
5.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
B.社会经济发展—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
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
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
解析:社会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转变,实行晚婚、晚育,婚事年龄推迟,导致生育率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对子女养育成本提高,家庭负担重,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儿童抚养比下降,但是不是因为儿童抚养比下降,导致生育率下降,是因为生育率下降,导致儿童抚养比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有保障,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增加,老年抚养比上升。
答案:C
(2019年吉林长春市五中、田家炳实验中学调研)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6-7题。
6.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解析:“生活方式型移民”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C对。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属于传统型移民原因,A、B、D错。
答案:C
7.“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解析:“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对区域服务业要求高。“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D对。迁入地人口增加,可能加重人地矛盾,A错。可能导致环境质量变差,B错。推动住房价格上涨,C错。
答案:D
(2019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表为中国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增长 B.人口基数
C.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
解析:结合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根据表格中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东部大于中西部,判断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故B项正确。
答案:B
9.下列关于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2005年至2010年沿海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
B.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出到沿海地区,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
D.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
解析:2005年至2010年沿海地带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劳动力人口迁入,故A项错误;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迁出,故B项错误;人口年轻化指0—14岁人口比重大,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沿海人口结构将不会年轻化,故C项错误;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D项正确。
答案:D
(2019年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解析: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人员虽成为城镇的常住居民却没有当地户口,B正确;A、C、D均与该差异无关。
答案:B
11.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  )
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
解析:由于没有当地户籍,农民工不能享受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实质性城镇化福利,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也就是非城镇户籍人口得以落户,从而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将有益于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D正确。
答案:D
12.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
D.户籍管理趋严
解析:两类城市化率差异减小,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而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可以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相对降低,目前我国户籍管理还是有利于人员流动的,并没有趋严,而城镇内就业机会并没有减少,由于农村人口增多,农村人均耕地不可能增多,A正确。
答案:A
(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模拟)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读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图。完成13-14题。
13.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有(  )
①婚育年龄提高 ②养育子女的成本高 ③总人口数量大 ④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由图中长三角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判断,长三角地区少年儿童比重低,其主要原因是婚育年龄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和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使得出生率降低,故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选B。
答案:B
14.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两地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
C.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
D.社会福利和老年基础设施的差异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川渝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大,自然增长率比长三角地区高,有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出才使得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迁移的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故选B。
答案:B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选考)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人口发生了系列变化,下表为浙江省部分地区人口与城市化相关数据。完成1-2题。
地区
全省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出生

(%)
2016年
11.22
11.1
9.7
13.2
11.3
9.5
2017年
11.92
12.5
10
13.7
11.7
10.4
2018年
11.02
11.3
9.5
11.5
11.6
10.1
死亡

(%)
2016年
5.52
5.1
4.7
4.9
5.8
6.9
2017年
5.56
5.1
4.8
5
5.8
6.7
2018年
5.58
5.1
4.7
5
5.8
6.7
城镇
化率
(%)
2016年
67
76.2
71.9
69
62.9
60.5
2017年
68
76.8
72.4
69.7
64.5
62
2018年
68.9
77.4
72.9
70
66
63.5
1.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关系密切的是(  )
A.全省生育率持续升高
B.2016至2017年各市人口出生率上升
C.人口死亡率持续降低
D.2017至201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下降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2016-2018年,全省出生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2016-2017各市人口出生率上升,B对。人口死亡率略有升高,C错。2017-2018人口出生率降低与放开二孩无关,D错。故选B。
答案:B
2.浙江省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动力是(  )
A.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B.城市二三产业比重的增加
C.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
D.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析: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动力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属于城市化的表现,故选D。
答案:D
(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诊断)下图为我国1998-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8-2016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
A.东北方向移动     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南方向移动 D.西南方向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读图可知,从纬度来看,从1998-2016年总体向南移动,从经度来看,基本向东移动,总体向东南移动,故选C。
答案:C
4.推测上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
A.东南地区经济发达
B.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
D.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图中的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主要为东南,是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重心的变化,故选A。
答案:A

【2017年高考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解析: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粗,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湘。
答案:D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解析:从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分布可知,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份,相邻省份间人口流动量大,红包单向流量也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与要素、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答案:C
【2018年高考题】
(2018年高考·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解析: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主要考查考生从统计图中归纳、概括关键地理信息,并结合人口学知识综合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安徽省2005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中等难度。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B选项合理,排除D选项。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在安徽的招生量也不可能达到数十万(2005年)甚至上百万(2010年),排除A选项。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排除C选项。
答案:B
4.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答案:C
(2018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解析: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
答案:C
6.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答案:B
【2019年高考题】
(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7-8题。
7.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解析: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
答案:C
8.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解析:由题干“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可知,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入欧盟。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部分人口迁入欧盟后谋得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能导致欧盟人均消费降低,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劳动人口,有利于减缓欧盟的老龄化进程,选项B正确;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人主要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工作,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降低,但并不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剧降,选项C错误;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早已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因此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状,选项D错误。
答案:B

(2019年北京市高考预测卷)2019年1月25日,某国卫生部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该国外籍劳动者达146万零463人,约占该国人口1.15%。这是该国近几十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08年该数字约为49万人,近十年增至三倍。目前,该国人均退休年龄约为70岁,下图为该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该国可能为(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罗斯
解析:根据该地146万人占该国人口的1.15%,计算该国人口大致为1.26亿,推断为日本,答案选C。
答案:C
2.该国接纳外籍劳动者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该国经济收入高于其他国家
B.近几年该国海外企业大量回迁
C.该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该国接纳外籍劳动者政策的实施
解析:试题设问为该国接纳的外籍劳动者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强调根本,所以应为该国缺少大量的劳动力所导致。应选C。问题中主语是该国接纳……的根本原因,所以不是该国经济收入高而去接纳外籍务工者,A错误。B中近几年该国海外企业大量回迁导致,说法错误,企业回迁的大多是技术型产业,或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型产业,回迁后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该国需要劳动力已经多年,不可能是近几年企业回迁造成。D是该国接纳外籍劳动者政策实施,从材料中看,并没有提出是移民政策变化导致,其次,该国接纳外籍务工劳动者的政策也不是刚刚实施。同时,设问是不断增长的……强调变化的动态过程。
答案:C
3.据材料推测,该国未来一段时间为应对该国人口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是(  )
A.鼓励本国企业大量外迁
B.放宽外来移民的政策限制
C.加大鼓励生育的政策支持
D.继续延长退休年龄
解析:该国人口问题主要是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未来解决该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延迟退休,但该国已经延迟到70岁左右才退休。第二,接纳移民。移民直接充当劳动力,应对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鼓励生育,该国一直以来都在鼓励生育,但效果并不明显,即使再调整优惠的生育政策也难提高多少生育率,其次,生育率提高也难在短期解决劳动力大量短缺的问题。
答案:B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压轴卷)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下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解析:由图可知人口红利期最短的是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的是日本,人口负债既可能是因老龄化所致,也可能是因少年儿童比重大所致,故A、B、C均错;图中显示目前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最小,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答案:D
5.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析:目前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即劳动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合理措施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劳动力的需求,而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故C不合理。
答案:C
课件33张PPT。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第二部分 核心主题探究篇06 人口与地理环境高考分析知识体系温示提馨高考对点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一 人口增长要点精讲温示提馨针对训练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二 人口问题 要点精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