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7 21: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回忆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哪些?一、农业的发展初步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奠定基础迅速发展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较大发展经济重心
继续南移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经济重心何时完成南移?什么是“经济重心”呢?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思维火花 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吗?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①社会因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④政治因素:政府重视生产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打一农作物)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打一农作物)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打一农作物) 2.农业发展的表现?

水稻的推广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水稻产量提高,跃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由于南方温暖湿润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南方成为宋朝粮食主产区。回家务农阅读卡

南宋时,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 “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两宋时期,茶叶栽培已经遍及大半个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种茶专业户”;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茶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茶树栽培的推广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棉花种植的推广2、表现:(4)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州县增加。一、南方农业的发展苏湖熟
天下足(1)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2 )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 5)棉花种植由北宋时期的广东福建推广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不问肥瘠皆可种…得米多,价廉”
二、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
宋代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四川和江浙两个中心。到了南宋,丝织业更是遍布江南城乡。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蜀锦
号为冠天下南宋时,江浙渐渐成为丝绸的主产区。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成为农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海南岛。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原料.南宋棉毯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3、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观音坐像瓷器挂盘“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
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河南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以青瓷为主,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杭州)。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钧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时称钧州)。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哥窑冰裂纹瓷器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瓷器表面有意烧出断纹,纹片呈黄黑二色,或曲或直的抽象线条交错相接,构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图形,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其烧瓷始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瓷影响到南方各省,形成了遍及江西各地和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诸省的景德镇窑系。宋代景德镇窑瓷器曾畅销南北各地,流传于世与墓葬出土的器物很丰富。
宋代景德镇窑龙凤纹斗笠碗 宋朝影青温酒壶 青白瓷湖田窑三足环耳香炉
这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4、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成为瓷都。《货郎图》(局部)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创设情境:假如你穿越去南宋最繁华的大都市旅游,你可以到哪旅游呢?在那里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可以从城市及其布局、货币的变化等方面考虑)北宋时期,开封(汴梁,又称东京、汴京)为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南宋定都杭州,改称临安,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唐都长安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的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后击鼓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分开的限制,不限定在一定区域,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没有时间限制,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出现了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等。晓市夜市《货郎图》 宋代城镇集市贸易、商品交换的繁荣;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
①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②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③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④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1、市镇的发展广州、泉州朝鲜、日本苏门答腊岛印度阿拉伯半岛东
非市舶之利最厚,若搁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
政府南宋的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你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请问可能会装载什么样的货物?
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
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
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丝绸、瓷器市舶司2、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为什么如此发达?1、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代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支持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外贸的发展。3、纸币的产生(1)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间?地点?
(3)地位“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①“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宋的景德年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如果想买一匹马需要130斤中的铜钱,十分不便。于是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纸币—交子。这些交子“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最初交子在货币流通中相当于活期存款单。持币人到交子铺交纳现钱,交子铺如数在交子上填写数目然后交给持币人。以后,交子持有者可以到任何一个有联系的交子铺,用交子兑换成现钱,不过兑换时每贯要多交30文作为手续费。
与金属货币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反映了什么?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也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朝商业活动的频繁,商业的繁荣。动脑筋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东汉末年—东晋初年唐代中叶—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南移的三个时期商业繁荣北方战乱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初步开发加速南方经济开发南方经济渐超北方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D.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 AAD4、下列语句中,反映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CB一、农业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和平稳定。
(2)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提倡和支持生产。
2、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②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③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
①棉花: 由两广、福建发展到江淮、川蜀。②茶叶: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二、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2、棉织业:,南宋时从海南岛兴起。
3、制瓷业: ①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②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有发达的造船业。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商业繁荣:①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②城市经商区域和时间不再严格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③城镇形成新的商业区,称为草市。
2、海外贸易发达:
①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四、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