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8下生物 13.1生物的分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8下生物 13.1生物的分类(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08: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尝试,能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通过阅读、讨论,能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及生物分类的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重点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编制检索表”。
【独立探索】阅读教材P28-35。思考小结:①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单位。②生物命名法。③生物的分界。
【教材解读】
1.根据生物的某些 将其分门别类,就是 。
2.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以生物 差异的程度和 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分门别类。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 、 、 、 、 。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 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依据 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3)在检索表中将某一形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 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相异的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 排列。
(4)认识生物的工具书有 、 等,它可以帮助人们鉴别各种生物。
3.生物的命名:
(1)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开发和利用,瑞典科学家 于1753年创立了
(2)双命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科学的名称,即 。它有两个拉丁词或者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 ,第二个词为 。其中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 ,其余字母小写;种名的各字母均 ;两个词的所有字母都要用 字书写。
4.在植物园里,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标牌,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牌上“玫瑰”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字母是 文,Rose是此植物
的 名,hybrida是 名。。Rose hybrida表示该物种的 。
(2)这种分类方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 提出的
5.20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很生物学家认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群,原核生物界、 、 、 和 。
6.原核生物界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
7.原生生物界包含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和 。植物界包含的主要生物是 、 和 ,其中 又可分为 和 。真菌界包含的主要生物是 、 和 。动物界包含 和 。
【自我检测】略。
【反思质疑】
【概括小结】
1.生物分类的依据及单位
2.生物命名法
3.生物的分界
生物分界 主要生物类群 结构特点
原核生物界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等 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生生物界 藻类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少数是单细胞生物,多数是多细胞生物,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植物界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真菌界 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动物界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思维训练】
分类思想简介。
1.分类三要素:对象、结果、标准。
2.分类的特点:对于同一对象,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对于同一对象,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一般不做从属性判断。
例:对于动物行为
①按行为形成分类,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②按行为功能分类,可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犹如:对于芽进行分类
①按芽的着生位置分类,可分为:顶芽、侧芽。②按芽的发育结果分类,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同理也不能说顶芽是花芽。
3.二分法。二分法是将对象划分成相互矛盾的两个结果,即一个正概念,一个负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
4.归类问题。归类时分类的逆过程。
5.逐级分类。
①逐级分类是对一个对象进行多次划分,揭示对象个体之间的等级关系和从属关系,构成阶层系统。
②逐级分类时,每一级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且每一次划分都要将对象分割完整;上一级分类的结果是下一级分类的对象。
【独立探索】参照P31检索表格式,尝试完成对教材P35思考与练习对八只甲虫编写检索表。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以上内容,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
【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
A.犬属 B.猫科 C.哺乳纲 D.动物界
2.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分类的原则 ( )
A.个体大小 B.性状差异 C.特征差异 D.亲缘关系
3.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在下列分类单位中,物种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A.门 B.科 C.种 D.属
4.下列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越小的分类单位,植物种类越多
5.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 )
A.界 B.目 C.属 D种
6.如果增加“亚门”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 ( )
A.界与纲之间 B.门与纲之间 C.科与属之间 D.属与种之间
7.在植物园或公园,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植物标牌,标牌上写着 ( )
A.属名、种名 B.纲名、种名 C.界名、种名; D.种名、人名
8.四川人称为“红苕”的植物,在北京则称之为( )
A.白薯 B.地瓜 C.山芋 D.红薯
9.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 和A不在同一个“目”中。你认为哪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 )
A、A和B B、B和C C、D和A D、都一样
10.有A、B、C、D、E、F六种生物,A、B同属不同种,A、C同科不同属,A、D同目不同科,A、E同纲不同目,A、F同门不同纲,请问:
(1)与C同科的生物有哪些? (2)与A同目的生物有哪些?

(3)与A同纲的生物有哪些? (4)与F同门的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