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内容
案例名称
第五节 真菌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物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熟悉信息环境和把握生物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调动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本节课比较贴近生活,使用了较大量的PPT,并运用视频、图片处理等技术,还原真实生活情景,较好的运用了“生活及课堂”的现实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电脑、投影、PPT、真菌发酵的相关视频、图片。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课改版,较之前的版本有了一定的升级,新增了许多图片,看起来更直观,动手实验环节更加丰富,小资料与更加充分完善。
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为真菌,教材还是按部就班,先介绍真菌的结构,再介绍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考虑到一上来就讲解结构,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从实际生活入手,利用面包、馒头、酱油、腐乳等餐桌上的常见食物的制作过程引入,设置情境,学生很自然融入其中,然后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为学生讲解真菌的结构,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了解一些真菌的知识,例如,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发面蒸馒头都需要用到酵母菌,但至于为什么用了酵母菌就能使馒头松软多孔并不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对酵母菌发酵的原理并不清楚;对霉菌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对发霉的食物,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酱、酱油等的制作过程不了解,不知道其也是真菌发酵的产物。
该年龄段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但一定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强求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希望得到小组成员的肯定。
设计理念
(1)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和“问题驱动,合作促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回答,层层深入。
(2)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课堂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真正寓生活于教育,将教育生活化,没有高高的讲台,只有师生解决问题、展示自我的平台。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有所思才是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我意识的表现,因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问题当堂解决,或激励学生课外拓展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列举出生活中生产酒及酱油、腐乳等用到的真菌种类。
2、过程与方法:观察霉菌、酵母菌的电镜照片,尝试比较酵母菌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交流、讨论,能够辩证的看待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真菌的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酵母菌、霉菌的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引入
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面包、腐乳、酱油、黄豆酱。
“松软多孔的面包、酸甜的腐乳、美味的黄豆酱,都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其实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真菌,那你知道都是哪些种类的真菌吗?”
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列举出生活中生产酒及酱油、腐乳等用到的真菌种类。
2、观察霉菌、酵母菌永久装片,尝试比较酵母菌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3、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交流、讨论,能够辩证的看待真菌与人类 的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描述,回答问题。
如:酵母菌可以做面包。
学生认真默读目标。
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感到熟悉,很自然融入课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PPT、图片
3min
预习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
1、 真菌包括哪些类型?
2、根据个人预习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真菌,你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1、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2、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
1)酵母菌除了发面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霉菌可以用来制酱油?
3)……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解决学生急需处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
PPT
5min
探究释疑(一)
酵母菌
人们是如何利用酵母菌制成松软多孔的馒头?酵母菌处理发面外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准备实验:塑料瓶、气球、糖、酵母粉、温水。
将温水、适量糖及酵母粉加入到塑料瓶中,搅拌,将气球覆盖瓶口。
观察实验现象,在无氧条件下闻一闻瓶口有什么味道?
教师补充:这种气体实际是二氧化碳,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进行验证。
好,下面我们继续解决同学们的问题,为什么酵母菌能够有这样的作用呢?说道功能,我们还要联系其结构,因为结构决定功能,那酵母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电镜下的照片来看看酵母菌的结构。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电子显微镜,因此直接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电镜下酵母菌的结构图及酵母菌细胞模式图。要求学生对酵母菌的结构进行描述。
同学们描述的非常详细,观察了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之后,你联想到了以前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细胞?它们有何异同?
通过这个不同点你能不能判断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通过了解酵母菌的结构,我们知道了,正是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发酵),分解糖类,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还能产生酒精。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关注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思考后师友交流讨论并总结:
气球慢慢变鼓,证明有气体产生;无氧条件下仔细闻一闻瓶口,有酒味。
得出结论:馒头松软多孔实际上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造成的;有酒味,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酒精。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通过电镜下的清晰图片可以看到酵母菌的结构:单细胞、有的细胞上有芽体。
通过模式图可以看到:酵母菌有真正成形的细胞核,应该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植物细胞。
同:都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异: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酵母菌没有。
绿色植物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酵母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其营养方式应该为异养。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到最后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PPT、图片
10min
探究释疑(二)
霉菌
说道霉菌,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霉菌只有这些作用吗?当然不是,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利用霉菌可以制酱油、黄豆酱、腐乳等,下面我们先通过一段小视频,来了解一下酱油的制作过程,重点观察是哪一种霉菌在制作酱油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样,我们来看看霉菌的结构:
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是高清摄像机在培养基条件下拍摄的霉菌生长的过程,那我们边看视频,观察霉菌的结构,边思考霉菌的繁殖方式。
教师继续出示霉菌的结构模式图,要求学生描述霉菌的结构,并推断霉菌的营养方式。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到位,非常好!
发霉的食物……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酱油的制作过程,发现是米曲霉菌的作用,酱油实际上是霉菌发酵的产物。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思考,视频中,整个培养基上布满了霉菌,且霉菌的孢子清晰可见,所以和容易想到霉菌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
学生继续观察图片,先独立思考后,师友交流,给出答案:霉菌相比于刚刚的酵母菌,结构更为复杂,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由菌丝构成,霉菌也不含叶绿体,所以其营养方式为异养,这也与其能够利用豆类发酵生产酱油等功能相一致。
利用视频直观呈现酱油的制作过程,同时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霉菌的生长过程,比教师描述或课本文字介绍要具体生动很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
PPT、视频、图片
8min
探究释疑(三)
大型真菌
你熟悉的大型真菌有哪些呢?或者你在超市中常见的食用菌有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通过图片咱们也已看到,这些大型的真菌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觉得他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总结的真的很好。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身知识回答: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他们大都长在朽木或其他腐殖质丰富的地方,所以他们的营养方式应该是腐生。
将问题情境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教师利用大量图片,让学生对大型真菌的了解更加直观。
PPT、图片
5min
归纳提升
了解了这么多,你能不能说一说真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提示: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很全面。
师友交流、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我们觉得真菌和人类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首先是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利用真菌制作食品,如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面包、酿酒;霉菌制酱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青霉菌制作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很多大型真菌可以食用,同时可以入药,如灵芝。
真菌对人类不利的一面主要包括:霉菌容易使食物变质;一些真菌还可造成人类的皮肤病;一些大型真菌是有毒的,人误食也会导致疾病。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PPT
5min
目标回顾
教师再次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来看看黑板上大家提出的问题你都能够解答了吗?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吗?
同学有能为他解答的吗?
酵母菌发酵需要合适的温度,35度左右,而且面粉和酵母的比例也要合适哦。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学到了酵母菌的结构,单细胞真核,用酵母菌发面做馒头松软多孔是产生了二氧化碳的原因,同时,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还可以发酵酿酒;
霉菌是多细胞的,靠孢子进行繁殖……
大型真菌……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寒假时我在家里用酵母菌发酵蒸馒头,为什么失败了?馒头一点也不松软,而且酸酸的?
酵母菌发酵需要合适的温度,是不是温度不合适?
让学生自己检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教师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及时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
4min
检测评价
教师出示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1、我们日常食用的豆酱,腐乳等食品都是利用哪种真菌制成的( )
A.木耳B.香菇 C.霉菌 D.酵母菌
2、蒸馒头时为使馒头暄软多孔,和面时要加入一些( )
A.乳酸菌B.酵母菌C.青霉菌D.曲霉
3、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 → 糖液 → 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有真正的细胞核 ③异养 ④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回答问题。
教师公布答案后,师友交流,互相讲解,巩固提高。
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PPT
4min
特殊作业
1、尝试利用酵母菌蒸馒头或者霉菌制黄豆酱,然后请同学们尝尝你的手艺!
2、利用当地常见大型食用菌为父母制作一道美食!
学生认真思考,准备回家实践。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怀。
PPT
1min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小组内互评:本节内容涉及多个小组内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内的个人表现及合作探究意识,需要小组成员间进行相互评价。
2、课堂上师评:课堂是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努力及成果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各方面表现给出评价。
3、课后的自评: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综合自己的努力程度、收获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感悟等,做出自评。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多媒体课件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不仅扩大了教师与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优化教育软件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行的环境。
1、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生之间可以顺畅交流,将自己提出的疑问展示出来,大家一目了然,方便、省时。学生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也可以明确指出,效果非常好。
2、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视频、图片进行加工,充分还原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知识源于生活”。
3、本节课使用PPT课件。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教学更直观、更生动、素材更丰富、更有趣、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效率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学生较以往的课程更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我利用了信息技术,精心制作PPT,大量搜集素材,对相关视频、图片进行编辑、再整理,应用于课堂上,让学生直观感受,仿佛置身于生产酱油、黄豆酱的工厂中,熟悉流程,阐明原理,学生兴趣非常高。本节课,在讲解酵母菌的作用时,我用一个小实验来说明问题,模拟发面的过程,用白砂糖替代面粉,使反应快速进行,同学们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贴近生活的实验,效果非常好。
改进:本节课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实验采用的是教师演示的方式,感觉效果还可以,可是学生那种好奇、想动手亲自尝试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说,还是有些遗憾。其实,再有机会可以提前把这种简单的小实验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下亲自动手操作,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不会占用课上的时间,学生提前做了功课,学习效果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