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8下生物 13.6.2线虫动物和软体动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8下生物 13.6.2线虫动物和软体动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09:0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环节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线形和环节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说明
情景导入
向同学们提问: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观察蛔虫图片
思考书中第8页问题
学习任务一:线形动物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蛔虫的解剖图片
学生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展示线形动物的其他动物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总结线形动物的特征
布置找蚯蚓
下一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做观察蚯蚓的实验,而实验材料由大家自己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希望各个小组尽快找到蚯蚓并饲养起来。你们说在什么样的地方容易找到蚯蚓呢?找到后怎样养起来?
回答
引言:
蚯蚓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陆生动物,课前组织同学进行了饲养。请同学描述一下采集蚯蚓的环境和如何才能养好蚯蚓。
板书:
1、生活环境:富含有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2、食物: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质
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及如何养好蚯蚓的方法。
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幻灯片出示观察指导,下发观察提纲(每人一份)附后。
根据实验观察,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内容提前写在实验室的黑板上):
1、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
2、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3、如果在观察中发现其它问题,欢迎提出大家一起讨论。
根据观察指导进行实验,下课前完成观察提纲中的问题。
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拓展学习
讲述:蚯蚓的身体分成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这样的动物在动物分类上称为环节动物。课本中还提到了海边泥沙中的沙蚕、水中生活的水蛭,它们都是环节动物。请大家看书上的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板书: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总结
小结本节实验课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表扬善待蚯蚓的小组。
布置调查作业:调查和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附1:[观察指导]
1、观察蚯蚓的体色和体形、体节,为什么属于环节动物?
2、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用放大镜观察口和肛门。
3、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4、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在一些体节上是否可以看到许多突起的细刺——“刚毛”
5、活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硬纸板或土壤上,(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其体表,为什么?)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6、用手指或玻璃棒轻轻触动蚯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7、把浸过醋的棉球分别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后端附近和体壁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8、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用聚光小电筒分别照射其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观察有什么反应?

附2:观察提纲
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__色、_____形,由许多____状的体节组成。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__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
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
较慢)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你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或者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