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态系统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相关
领域
生态学
教材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1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上广泛应用的术语,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但是对生态系统是什么却
缺乏认知。本节课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指导下,以同学们认知的水平为出发点,注重学生认知、理解和生成的过程。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会学习的主人。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切入点,分开理解,层层递进,再综合理解,最终认知生态系统。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北京版教材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生物与环境》第3节《生态系统》
学生情况: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停留在对各组分名称、作用的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各组分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本节课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构建生态系统知识体系。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注重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以探究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分析观察、讨论、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小组交流及多媒体等形象生动的特点,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技术准备:多媒体平台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动画导入 食物链 食物网 生物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变色龙捕食螳螂的动画引入
观看动画
通过描述捕食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得概念
3
新课讲解
食物链:
出示三种生物图片(小草、兔子、鹰)
提问:
1、这里有哪些生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尝试用箭头画一画他们的关系
3、学生描述、教师总结食物链概念
4、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强调什么是捕食,什么是食物链,并总结食物链书写
5、如果蝉吃的树叶刚好被喷洒了农药,那么根据食物链的方向,如果某一天有个人吃了那只黄雀,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食物网
出示图片
1、图片中有哪些生物?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发现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3、汇报自己找到的食物链
4、描述你找到的多条食物链的特点
5、总结食物网概念
过渡
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联系在一起的呢
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小组探究问题1、2、3
1、最初的能量来源于
2、能量是怎样输入到生产者的?
3、生产者的能量去向:
4、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分配
5、总结能量流动的概念
6、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观察图片
用箭头表示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描述食物链的概念
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完整食物链
思考,回答,并尝试说出原因
观看图片
查找食物链条数
描述特点
总结食物网概念
是食物,而食物里有能量
小组讨论并交流
归纳并回答
总结能量流动概念和特点
通过几种常见生物来构建一个简单地食物链,可以方便学生认知,并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强调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可以让学生更明确的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利用这个问题解决生物富集的问题,即不突兀,也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方便学生理解
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符合学生思维过程
自然过渡到能量流动
以生产者为例探究能量流动过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2
效果评价
出示习题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归纳总结
总结
记忆、巩固
再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拓展提高
鲁滨逊漂流到一个小岛上,现在有一只鸡和15kg鸡蛋,如何食用才能让鲁滨逊获得的能量最多
思考、讨论
通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问题
2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
利用课间交流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如提问看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逻辑性,是否抓住重点
以习题的形式进行评价
(1)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数量将依次: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稍增加
(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贮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 的渠道
B.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评价量规
?
优(5分)
中(3-4分)
差(1-2分)
得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迅速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错误。
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没有错误。
不能够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
?
?
优(5分)
中(3-4分)
差(1-2分)
?
能量流动过程
能准确说出能量在某一生物体内的具体流动过程
能简单说出能量在生物体内的流动
只知道能量在生物体内流动而不知道怎么流动
优(5分)
中(3-4分)
差(1-2分)
能量流动特点
准确说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并能精确说明及分析
说出能量流动特点并能简单说明
只知道能量流动特点而不会分析
优(5分)
中(3-4分)
差(1-2分)
信息归纳整理
能归纳整理信息,形成富于逻辑的条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基本能归纳整理信息,虽然有所思有所想,观点条理还不够鲜明。
能积累信息,但不知如何利用信息。
总分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相比较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丰富的教学素材。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生态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说理更充分,二是在学生提出质疑时可以更好地解释并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其中尤其以高中教材为主要标准,结合高中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将本节课与高中内容进行渗透连接,并进行大量的预设,尽可能的将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更精确,防止课堂生成过程中出现问题。
2、精心设计的问题。本节课逻辑性比较强,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让问题和问题之间形成链条式的思维,这样既可以让课程在进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又可以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保证了知识的顺畅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也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
3、内容的合理性。在进行ppt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整合了教学内容,适当删减,避免了贪多嚼不烂的问题,而且删减后的ppt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也方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减少了多余的装饰,尽可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准确的集中到知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