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4: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9 桃花源记八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课堂导入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创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字词积累读字音qiān mòhuòyāotiáoyǎnjīn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阡陌交通 无人问津字词积累写字形语间诣骥jiàn ( )隔 yì( )太守
刘子jì( ) 此中人yù( )云鲜美 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仿佛 古义: 今义:妻子儿女?
指男方的配偶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管(连词)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好像字词积累文言文积累 鲜嫩而美丽?
(味道)新鲜 1.出 不复出焉(动词,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2.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3.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字词积累一词多义 4.舍 便舍船(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5.为 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字词积累一词多义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①渔人甚异之
②具答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作为 动词
向 介词
给 介词
代词,指眼前看到的景象
代指桃花源人所问的问题
代词,指这件事。①便要还家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字词积累字义1、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2、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
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字词积累词类活用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 字词积累文言句式(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字词积累文言句式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例句: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例句:我们迷茫时,有些话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豁然开朗。字词积累成语积累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例句:在桃源县想看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光景,并不容易。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例句:菜市场上,那个阿姨的菜看着不是很新鲜,所以无人问津。字词积累成语积累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字词积累成语积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字词积累名句积累一(1段) 桃花林。(开端)三(4、5段) 桃源, 桃源未果
(结局、尾声)二(2、3段) 桃花源(发展)自读课文,填上动词,理清课文的结构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桃花源(理想社会) 新课讲解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注释: 为:作为。
芳草:香草。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缘:沿着,顺着。鲜美:鲜艳美丽。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新课讲解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有一天)他划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这里的)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极:非常。
才: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注释: 属:类。新课讲解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数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释: 阡陌:田间小路。
相:互相,指双方。
悉: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孩子。是借代手法。
并:都。
怡然:快乐的样子。新课讲解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注释: 乃:竟然。
具:详细。
要:通“邀”,邀请。
咸:都。新课讲解 (桃花源人)见了渔人,竟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云:说。
先世:先代,祖先。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
复:再,又。注释: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新课讲解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同乡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桃花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两朝了。新课讲解原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注释: 延:邀请。
去:离开。
语:告诉。不足:不值得。至:到。为:介词,向,对。新课讲解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注释: 既:已经。
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所志:所做的标记。遂:终于。扶:沿、顺着。 及:到。 新课讲解 (渔人)出了山洞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到处做标记。到了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译文: 新课讲解原文: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注释: 规:计划。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指探求、访求。津:渡口。新课讲解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清高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计划还未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译文: 新课讲解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风景幽美)(曲折、隐蔽、幽深)问题探究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问题探究7.第一段作者写桃林美景的意图是什么? 带有神秘色彩,暗示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做铺垫。8.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源是一个似有实无、似真实幻、飘渺莫测的地方,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问题探究1.文章结尾写到刘子骥有何作用?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的真实可靠。品读赏析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__________美,你看___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知识拓展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知识拓展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知识拓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知识拓展课堂小结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进入、访问桃花源离开、探访桃花源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环境生活风尚寻向所志……后遂无问津者优美宁静和乐安定淳朴热情《桃花源记》奇异美丽似有若无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访问桃花源景色优美所见所闻所历不得幽美祥和与世隔绝热情淳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