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两极周围大洲、大洋名称及其分布
教学准备
谷歌地球、多媒体设备、电子翻页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今天,欧力牛准备带着布非企鹅去南极洲找爷爷。于是,他打开极地地图,认真地研究起来,同学们能帮他辨认吗?
二、新课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地理位置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组内核对预习导学案第一题,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海陆分布状况。
哪位同学上来找一找南极地区?(出示谷歌地球)
那么北极地区的位置呢?哪位同学上来描述?(谷歌地球)
师生读两极俯视图总结。(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即“陆包海”,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即“海包陆”)
(二)特殊的自然环境
1、导言:确定目标后,他们飘洋过海,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下飞机,欧力冷得直哆嗦,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南极自然环境视频)
师生小结: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景象。
2、导言:欧力心想,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那么两极地区的情况相同吗?
(1)出示“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两极的气温值,提问学生。
得出“南极气温比北极冷得多”。教师用景观图片和柱状图讲述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干燥、大风)
承接:正是由于这种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不同,造成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之间的差异。
(2)出示“南北极比较表格”(南极地区自然特征已填好)。提问:那么,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3)欧力打开行李箱,整理了所带物品,同学们,哪些物品是必须的,哪些物品是欧力没必要带的呢?
(4)承转: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设置选择题,出示动物图片。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导言:他们继续前行,遇到了中国科考队,非常感兴趣地上前了解情况并观摩作业,可是欧力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于是他给同学们写下了求助的字条。我们一起帮他解答吧!
(1)为什么各国纷纷到南极地区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2)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选择在2月?
(3)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什么科考站?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师随机分发问题,同学们分组讨论。
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可是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茂密的森林被埋藏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煤田,为什么南极会发现煤?因为大陆漂移。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总量占世界淡水总量的72%;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为的破坏才能够使原始的自然环境得意完整保留。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艰苦的科学考察材料,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不畏困难,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说说哪个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哪个科考站的极昼极夜现象最长?
南极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地进行,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说说这是为什么?
(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导言:正当欧力惊叹极地的科考价值时,布非却垂头丧气,遗憾地告诉欧力,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大不如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极地的环境保护
展示极地破坏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片说出破坏的行为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图片,尤其是一个国家,它的捕鲸行为受到了国际的批评。播放日本捕鲸视频
从图片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两级地区迫在眉睫。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2.总结:极地地区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各国纷纷签订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地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需要我们去保护,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课堂练习】见PPT
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
学生小组核对已完成的预习导学案,组内消化,讨论如何描述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两位学生分别上台拨动谷歌地球,与同学们作描述。大家掌声鼓励。
师生共同回顾、整理比较两极地区的海陆位置。
学生有兴趣地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相互补充。
学生举手回答,区分必须物品并说明理由。
学生快速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认真记下要点。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认真做笔记。
学生朗读
学生读图回答,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区别。
学生认真看图片,回答极地出现的环境问题,认真观看日本捕鲸视频,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学生认真了解国际对保护极地的做法。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
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
物导入,改编成探索
极地的小故事,激发
学生兴趣。
运用谷歌地球,直观
形象,通过自己寻找
两极地区的位置,了解它们的海陆位置,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生通过对两极地区的俯视图进行对比,加深对两极地区海陆位置这一重点知识的印象。
用动画小故事贯穿,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加有兴趣去了解极地的自然环境,利用视频更加直观。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层层递进。利用丰富的景观图和柱状图让学生了解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比较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极低特殊的自然环境。
该内容较简单,设置选择题。
将重难点整合成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敢于专研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进一步了解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
利用视频和图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极地的破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及时巩固知识点
板书设计
一、海陆分布:海包陆 陆包海
二、自然环境 酷寒 终年冰封,但
干燥 不及南极冷
烈风
动物:企鹅 北极熊
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等
四、保护
《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和填充图册的相关内容
为保护极地献计献策
教后反思
用动画人物改编成小故事贯穿课堂,以及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谷歌地球的使用也给课堂增添了乐趣,提高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再加强。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讨论,更好地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