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材分析
地理差异显著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有规律的地理差异基础上,不同区域之间表现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即地域差异。人们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的差异即区域差异。本部分内容是承八年级上册的总论学习,启八年级下册的分区学习。本节先讲述“地理差异显著”,我国各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相关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也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此部分教材重点讲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本节第二部分内容是“四大地理区域”,认识四大区域的划分,本部分内容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是对后续区域案例特点的总体概括。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对我国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有所认识。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一定的地理现象逻辑联系能力,一定的地理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其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准确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写出四大区域的名称。
用事例说明在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通过阅读各种地理要素图,培养地图判读能力;
通过对地理要素联系分析,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地图各要素内容分析的表述,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到我国区域差异显著,了解我国各地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博大宽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目的
感受地理差异
分享自学效果
复习已经学过的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引入新知识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地理现象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呈现有规律变化,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读一月气温分布图,
读我国降水分布图,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感受地理现象的规律变化
复习中国自然环境特点,了解我国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不同区域之间表现明显的地理差异性
2、有些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分界线。
认识“秦岭--淮河”一线
分享自学效果,展示导学案完成情况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对地理要素联系分析,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1、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上红笔描出秦岭、淮河一线
2、在我国降水分布图上 红笔描出400毫米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3、在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上红笔描出秦岭、淮河一线
4、在图册P15-32地图上红笔描出秦岭、淮河一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读四大地理区域图,确定其划分界线,说出四大区域名称
2、不同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很明显,可以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运用地图准确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写出四大区域的名
2、在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联系八年级上册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
通过对地理要素联系分析,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地理差异显著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四大地理区域”,认识四大区域的划分,本部分内容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是对后续区域案例特点的总体概括。
五、学习反馈
完成反馈练习
结合反馈效果,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