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石门实验学校 黄带玲
1.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思路注重学生知识构建过程,思路创新,借助“掰手腕”的故事情景承接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掰手腕比赛→认识运动相关的三大结构;从掰手腕运动受伤→理解并应用骨、关节和肌肉的相互协调→运动中的自我保护;从与机器人掰手腕比赛→归纳运动的全过程。知识分梯度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探究知识的一般规律。而且通过对运动受伤的讨论分析,学生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有深刻的认识,顺利突破难点,知识网络的构建也顺利完成。
4.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类动物的运动方式视频(自编),鸡爪掌关节介绍微视频(自拍),青蛙肌肉收缩微视频(自拍),人体上肢骨骼模型。
5.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目标导入
在大自然中,动物有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展示各类动物的运动方式视频(自编)及图片,回顾它们的运动方式。
虽然不同动物的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但运动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我们将以哺乳动上物为例来探究《动物的运动》。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根据老师的引导,回忆所学知识,说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阅读并思考本课学习目标。
故事情 景
激趣求 知
设计体验活动,与同桌掰手腕。
创设故事情景:小刚和小锋想通过掰手腕的运动来比赛确定谁才是臂力王。于是,小刚请教班上的“生物达人”,到底掰手腕的运动中涉及到了运动系统的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体验掰手腕的活动过程。
融入故事情景,通过阅读教材及掰手腕的活动体验解答问题。
骨
运动系统 关节
肌肉
教师引 导
初识运动系 统
骨:1、展示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由 块骨组成,它们主要起支持作用。2、初步认识掰手腕活动中主要涉及到的上肢骨的名称及位置。
关节:1、播放动画,认识关节。2、探究掰手腕活动中主要涉及到的关节名称。
骨骼肌:1、展示图片,认识骨骼肌。2、探究掰手腕活动中主要涉及到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
观察PPT图片,回答问题。结合书本P42“家兔骨骼标本”图,从自身找出上肢骨的位置并识记其名称。
活动上肢,体验关节的定义“可活动的骨连接”,并说出上肢的关节名称:指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观察PPT图片,回答问题。体验掰手腕活动中用到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识记其名称。
自主讨论
探讨知识
创设争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对已掌握的知识继续深入探讨的欲望: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图片及文字讲解掰手腕活动中,可能受伤的三种情况:
学生提出争议
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表达各自的理解:
回答1:关节受伤可能性较大(往往支持这类答案的学生较多),因为关节起支点作用,掰手腕时转的辐度大就会超过它的活动范围引起脱臼。
回答2:肌肉受伤可能性大,僵持时间长,肌肉持续收缩时间过长导致拉伤。
回答3:骨受伤可能性大(学生往往对骨的支持作用认可度高,认为骨受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支持这类答案的较少。)骨受力大,如果骨质疏松则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引导
理解知识
在讲解可能发生关节受伤的情况时,开展体验活动——拉伸转动掌关节,感受关节的结构特点。
播放自制微视频——鸡爪的掌关节。
在讲解可能发生肌肉受伤的情况时,提问:(1)骨骼肌由 与 两部分组成。(2)受刺激肌肉会 ,从而牵动骨.
播放自制微视频,展示骨骼肌收缩时,肌腱绕关节牵动骨做相应的运动。
运动损伤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运动系统?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对关节的结构产生感性认识。
观看小视频,结合活动体验识记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回答:肌腹,肌腱,收缩
观看小视频,进一步动态理解肌肉收缩,牵动骨做运动的过程
结合日常体验回答:应注意运动前热身、适量运动和做好保护措施。
师生
互动
归纳
知识
提出问题“机器人与人掰手腕谁会赢?为什么?”
根据试验“有一点机器人至今未能超越,那就是人类运动系统更轻便灵敏,并能对大脑发出的信号指令快速反应。”
根据老师的指令体验动作,看看你是否能对大脑发出的信号指令作出快速的反应。如举手,屈肘,伸肘……
总结运动的过程:神经刺激→肌肉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展示肌肉牵拉骨运动的简易模型,直观理解骨、关节、肌肉三者的协调配合,且运动的完成需要两组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动作分解,通过动作体验及图片举例,进一步认识骨、关节、肌肉三者的协调配合过程。
学生立即反应:肯定是机器人赢,因为它的力量大,且不容易受伤呀。
对事例表示惊讶,产生对骨、关节、肌肉受神经控制并能协调配合的过程产生兴趣。
根据老师的指令体验几个简易动作。
思考总结并做笔记。
观察思考并识记关键知识点:
小结
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运动系统在参与,人体的其他系统也在参与,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
因为有了强大的运动能力,所以动物们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捕食、求偶、攻击、防御等,这使得它们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学生思考回答:
呼吸变急速了,呼吸系统参与了。
心跳加快了,循环系统参与了。
出汗多了,排尿少了,泌尿系统参与了。……
思考并理解运动对生存的意义。
挑战
时刻
应用
知识
刘翔运动受伤的例子,分析其受伤的部位
2、完成课后练习P45
观察回答,强化记忆。
独立完成,举手回答。
5、评课意见(根据佛山市、区教研员评课指导及本校科组老师意见整理而成):
这是一个教学视觉独特,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该设计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传统的陈列知识,看图识记运动系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了情景设疑,问题探究的教学思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景设疑时,教师颇具慧心,从引入新知识、分析运动系统组成及相互作用、总结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都使用了掰手腕的事例,使课堂参与性、整体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其中,运动受伤的情景创设及问题探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运动系统各部分的作用的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讨论、辨析能力。“机器人与人掰手腕比赛”的事例分析新颖、过渡自然,对传统思维形成冲击,并提升对神经刺激下运动系统的协调作用的理解。教学过程完整、流畅,使用的教具、图片直观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知识极具生活化,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高效学习,是新课程精神的良好体现。
6、教学反思:
《动物的运动》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备课中我们发现2013版的教材中更强化运动系统的直观素材,及骨、关节和肌肉三者的作用和协调配合。如果按照一般的上课思路,即通过解剖结构介绍骨、关节、肌肉三者的作用,再总结出它们三者的协调配合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较被动,且本课与运动系统相关的名词较多,不易识记。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呢,怎样让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在日常活动中呢?经摸索,我们确定了用一个“掰手腕”的例子贯穿整个课堂,该例子较容易有生活体验。首先通过“小刚与小锋掰手腕比赛”这一故事情景的创设,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小刚解答怎样赢得比赛的疑问。再在 “掰手腕受伤”的情景中激发学生辨析的热情,论证中总结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最后在“机器人与人掰手腕比赛”的事例分析中总结运动的产生过程。这样难点突破了,知识的整体感强了,课堂环节更连贯。为配合直观教学的需要,我还在课件中呈现了许多医学照片,制作了简易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简易模型,拍摄了鸡爪掌关节结构介绍视频,青蛙肌肉收缩牵动骨运动的小视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