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03 1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二生物
命题人:闫早红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题54分)
1.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在 ( )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4.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5.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到细胞裂解,释放禽流后病毒
⑥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抗原可以是过敏原,过敏原不一定是抗原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二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
7. 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 )
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 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
8. 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相对增加 ( )
①剧烈运动 ②天气转冷 ③患糖尿病时 ④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适当浓度的利尿剂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        D.外排作用
10.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
式图。现在B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B处膜
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11. 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I,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
A.a B.b C.c D.d
12.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激素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
A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B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C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D 醛固酮 肾下腺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泌K+
1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14. 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15.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16. 如右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 )
A.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组织细胞排出尿素
D.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B.人体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物质全部来自食物
C.就同一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
18. 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分布于③中
C.图中⑤处的CO2浓度高于③,③处的O2浓
度高于⑤
D.葡萄糖由③进入⑤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19. 白衣天使为了抢救非典患者,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没时间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 ( )
A.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 B.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D.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大
20. 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
选项 1 2 3 4
A 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
B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D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1.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2.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2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生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24.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刻,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
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25.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26.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27.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8. 下面图示温特设计的胚芽鞘生长研究实验以及结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B组是对照实验组
B.琼脂块中不含有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
C.说明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影响了下面一段的生长
D.因为没有单侧光刺激,所以不能说明是尖端引起的A、B组实验结果的差异
29.下列生产活动与植物激素都有关的一组是 ( )
①培养三倍体西瓜种子 ②生产无子番茄 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
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31.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32.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负荷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3.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二重性” ( )
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除去稻田双子叶杂草时要使用较高的药剂浓度
34. 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
B.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2
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
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
35.下列因素中哪一项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最大的 (   )
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 B.气候的变化
C.人类活动 D.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3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卷面分2分)
1.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图2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
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活不能)在c处记
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
3.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据图回答:
(1)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2)在肝细胞A中,促进①过程的激素主要是 ,完成⑤和⑧的场所分别是
和 。肝细胞B产生的CO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CO2对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叫 。
(3)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看,它能促进图中哪些生理过程?
                           。(填序号)
4.下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 。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b、c中 细胞特异性识别。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症失调中的 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
(5)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 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延安市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二生物答案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细胞1
细胞2
细胞3
细胞4
物质a




分泌
细胞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