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8.4.2焦耳定律的综合运用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例子中,能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供取暖用的电褥子
B.高空飞行员所穿衣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
C.电动机外壳上有许多小孔
D.孵化家禽的电热孵化器
2.如图所示是一个能吹冷风、温风、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其中是电动机,通电后能吹风,R1 、R2是阻值相等的发热电阻丝,通电后能发热。电吹风接通电源且开关S闭合后( )
A.若闭合S1 、S2,则吹出的是冷风
B.若闭合S1 、S2,则吹出的是热风
C.若闭合S1 或S2,则吹出的是冷风
D.若闭合S1 、S2,则吹出的是温风
3.有阻值为R1=10 Ω、R2=15 Ω的两根电阻丝,把它们按不同的方式连入电路,先后接入同一电源,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热量最少的是( )
A.R1与R2串联
B.R1 与R2并联
C.只接入R1
D.只接入R2
4. 家用洗衣机的主要部件就是电动机,若一个洗衣机在220 V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2 A,电动机线圈电阻为4 Ω,则每分钟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热量为( )
A.960 J B.7.26×105 J
C.2.64×104 J D.440 J
5.如图所示是某家用电热器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R1、R2为加热电阻丝(R1>R2)。电阻丝有四种连接方式可使电热器提供不同的发热功率,其中发热功率最大的连接方式是( )
6. 英国《镜报》报道,美国一名14岁的少女把手机装在裤后口袋里,不慎将手机压坏,导致手机起火。女孩因烧伤被送医院,幸无大碍。下列对手机起火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压力使手机变形,导致电路断路
B.压力使手机变形,导致电路短路
C.手机在口袋里受热膨胀
D.口袋里温度太高,导致手机塑料件燃烧
7. 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密封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右侧电阻丝的阻值比左侧小
C.通过右侧电阻丝的电流比左侧小
D.该装置用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8. 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现将电阻丝R1、R2(R1<R2)分别按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连接放入水槽,并接入相同电源。通电相同时间后,水槽中水温最高的是( )
9.电阻R1和R2阻值之比是1∶2,若把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在t时间内产生的总热量为Q1,把R1和R2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两端,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2,则Q1∶Q2为( )
A.1∶3 B.2∶9
C.1∶2 D.1∶4
10.某电热器有两根电阻丝,只给一根通电,煮沸一壶水所用时间为t1;只给另一根通电,煮沸同样一壶水所用时间为t2。若两根电阻丝并联接到原来的电源上,煮沸同样一壶水需用的时间为t,则( )
A.t=t1+t2 B. =+
C.t>t1 D.t>t2
11.一直流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UI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UI-I2r
C.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2r
D.I、U、r三个量间满足I=U/r
12. 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做短路演示实验时,他将蓄电池、自制铜导线组成短路电路,如图所示是在实验中铜导线被烧断的情境,烧断处被烧断是因为该处一小段铜导线与其他同长度的铜导线相比,它的( )
A.电阻较大 B.电压较小
C.电流较大 D.电功率较小
13. 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B.乙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C.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电流的热效应在科研、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下列情况中不属于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电视机的后盖有许多孔
B.电动机外壳有许多散热片
C.家电长时间停用,隔一段时间应通电一次
D.电脑机箱内有小风扇
15. 将规格都是“220 V 180 W”的一台电冰箱、一台电脑和一床电热毯,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若通电时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产生的热量最多
B.电脑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热毯产生的热量最多
D.三者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6.如图所示是某电热水壶加热和保温电路原理图,R1=44 Ω,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热水壶处于_______状态;该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是________ W。
17.一台线圈电阻为3 Ω的电动机,接在12 V的电源上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5 A,在2 min内电流做的总功是_______ J,电流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 J,转化成的机械能是_______ J,该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
1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与R2都是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当S1闭合、S2接a、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3.5 V,电流表示数为0.5 A;当S1闭合、S2接b、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中点时,电压表示数减小了1.1 V,电流表示数增加了0.3 A,则R2=________Ω,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右端,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_______W。
19. 用电热水器(铭牌如图所示)把质量为50 kg的水由20 ℃加热到50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工作的。[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20. 小明发现空调和台灯的电源线虽然都是铜线,但规格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小明家的空调电辅热系统的电阻丝阻值为40 Ω,工作时的电流为5 A,则通电10 S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
21. 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导线连接起来,连接处电阻比别处要________(填“大”或“小”),在相等时间内,导线连接处发热比别处更________(填“多”或“少”)。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2. 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他们选用了以下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的温度计A和B、阻值分别为R1、R2的电阻丝(R1<R2),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记下温度计A的示数为t1,温度计B的示数为t2,发现t1<t2,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2)请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改进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与D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的关系。
(4)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______(填气球字母标号)气球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三、计算题(17分)
24. 一只标有“8 V 0.4 A”的小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为使其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该电阻通电10 s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2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150 Ω、R2=30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2的示数为5 mA。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电流表A1的示数为多少?
(3)电路工作5 min,R1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AAD 6-10 BDDBB 11-15DABCC
二、填空题
16. 保温 1100
17. 720 90 630 87.5%
18. 3 28
19. 6.3×106 热效应
20. 横截面积;1×104
21. 大;多
三、实验探究题
22. (1)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2)没有控制烧瓶中液体的种类相同
(3)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3. (1)气球体积
(2)电阻
(3)电流
(4)C
三、计算题
24. 解:电阻R两端电压UR=U-UL=12 V-8 V=4 V,
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I=0.4 A,
电阻R的阻值R===10 Ω,
此时该电阻通电10 s产生的热量
QR=UIt=4 V×0.4 A×10 S=16 J。
25. 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
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U2=I2R2=5×10-3 A×300 Ω=1.5 V。
(2)通过R1的电流
I1===0.01 A=10 mA。
电流表A1的示数
I=I1+I2=10 mA+5 mA=15 mA。
(3)电路工作5 min,R1产生的焦耳热
Q1=I12R1t=(0.01 A)2×150 Ω×5×60 S=4.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