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新考势课件与训练:2-10 交通运输 课件36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新考势课件与训练:2-10 交通运输 课件36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7 23:19:47

文档简介

专题十 交通运输
(2019年山东省青岛二中模拟)日本川崎环形公路,由山顶到山麓,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有20层楼那么高,公路限速为30公里/小时,因为螺旋结构会产生极大的离心力,时速过快容易被甩到山下去,被称作死亡之路。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地区环形公路设计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双螺旋工程建设
B.多地震,双螺旋结构设计更稳定
C.避免修盘山公路开山凿洞,破坏植被
D.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解析:环形公路所在山区,地形十分陡峭,不太可能从山腰直接修一条公路直接通到山底,因为坡度太大。而修盘山公路的话,不仅工程量大,而且需要开山凿洞,破坏大量的植被。日本是一个十分注意生态环保的国家,选择如此建造,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环形上升的公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C
2.该地区公路两侧除了交通标志显示牌外,绝无广告、标语的主要原因(  )
A.为山区,经济较为落后
B.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
C.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D.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
解析:本题易错选成B。广告标语一般在车流量大的地方,而该地区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D对。由于该公路较为“危险”,此做法也是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但不是主要原因,可排除B。故选D。
答案:D
(2019年陕西陕师大附中测试)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下图是杭州市不同职业人群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调查表,读图,完成3-5题。
3.共享单车使用距离主要集中在(  )
A.0-3 km B.3-5 km
C.5-7 km D.7 km以上
解析:理解共享单车的概念,本题的共享单车指自行车,适合于短距离,一般为0-3 km,选项A正确。
答案:A
4.共享单车的使用时间最主要集中在(  )
A.5-7时 B.7-9时
C.11-13时 D.13-15时
解析:共享单车主要解决由小区到公交站或地铁站的短距离,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使用单车频率较高,上学或上班时应用频率较高,选项B正确。
答案:B
5.据图分析共享单车最适宜布局的地点是(  )
A.地铁站附近 B.工厂附近
C.公园附近 D.高铁站附近
解析: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上题及图表可以看出共享单车适合布局的地点在地铁站附近,选项A正确。
答案:A
(2019年山东省招远二中模拟)唐朝诗人李白曾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12年10月开工、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的西成高铁,让“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西成高铁沿线工程以桥隧为主,其中陕西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2.1%。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西成高铁2012年开工,2017年底才开通运营,修建时间长,其主要原因是(  )
A.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B.沿线移民搬迁量大
C.修筑高铁的资金紧张
D.气候条件影响施工
解析:西成高铁2012年开工,2017年底才开通运营,修建时间长,其主要原因是沿线工程以桥隧为主,地形、地质条件复杂,A对。沿线人口少,移民搬迁量小,B错。我国修建高铁的资金充足,C错。位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对施工影响小,D错。
答案:A
7.西成高铁下列路段中运行速度最慢的可能是(  )
A.宁强南站——成都站
B.西安北站——户县东站
C.汉中站——宁强南站
D.洋县西站——汉中站
解析:高铁线路平直,运行速度快,线路弯度大,速度慢。根据线路图,西成高铁运行速度最慢的路段可能是汉中站—宁强南站,有较大转弯,C对。其它路段弯度小,速度较快,A、B、D错。
答案:C
8.西成高铁桥隧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少占耕地 B.便于动物迁徙
C.沿线地下溶洞较多 D.沿线地形崎岖
解析:高铁速度快,线路以平直为主,西成高铁桥隧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形崎岖,起伏较大,D对。穿过山区,耕地少,A错。该地没有大规模动物迁徙现象,B错。沿线不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较少,C错。
答案:D
(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模拟)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度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解析: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没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B、C、D错误。
答案:A
10.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解析: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主要原因是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正确;保持恒定温度、节约建设用地、避免雨水渗漏没必要埋藏深度超过100米,A、B、D错误。
答案:C
11.京张高铁的修建有利于(  )
A.解决货运紧张问题 B.促进京津冀一体化
C.劳动力向西部转移 D.加快沿线矿产开发
解析:京张高铁的修建使得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方便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京津冀一体化,B正确;高铁主要用于客运,对解决货运紧张问题影响不大,A错误;促进联系,不会使得劳动力西移,西部劳动力条件相对优越,C错误;沿线没有矿产资源,D错误。
答案:B
(2019年湖北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读2018年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和2017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明显减轻
B.2018年比2017年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C.2018年春运道路发送旅客数量下降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无关
D.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
解析:发送旅客总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无明显减轻,A错。2018年发送旅客中铁路尤其是高铁比重和民航比重上升,公路速度慢,比重下降,故平均在途时间缩短,选B。道路发送旅客下降是因为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长,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导致,C错。高铁主要承担中长途客运,大量短途客流还是靠公路,D错。
答案:B
13.2017年2月1日前后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传统文化
C.春运政策 D.天气因素
解析:2月1日前后已经是年后,迁徙数量增加主要是外出务工、上班等经济因素,选A。传统文化主要影响年前的集体返乡。
答案:A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公交覆盖度,即公交的空间覆盖广度,用公交实际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表示,用来反映公交公平性。公交覆盖度越大,说明越多的地区能够被公交覆盖,公交的公平性也越好。下图示意1954-2011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变化情况。据比完成14-15题。
14.1954-2011年,广州市(  )
A.公交公平性逐渐变好
B.公交公平性持续变差
C.公交实际覆盖面积总体增加
D.建成区面积一直增加缓慢
解析:读图可知,广州市公交公平性呈波动变化,并非持续变好或者持续变差,A、B错。公交覆盖面积增大,C对。建成区面积在2000-2011年增速快,D错。故选C。
答案:C
15.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公交实际覆盖面积减少
B.城市快速发展
C.道路规划不合理
D.私家车数量增多
解析: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低,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快,而公交覆盖面积增速较慢所致,故选B。
答案:B
16.(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图甲)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图乙)。

(1)读图乙,简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潜在影响。
(2)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海上运输繁忙,珠江口周边有14个大中城市、7个机场。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读图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方案的原因。
解析:(1)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利于加强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使珠江三角洲区域连为一体,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2)根据材料大桥临近多个机场,采用隧道方式能够避免对飞机起降时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隧道对船舶的运输影响较小;有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
答案:(1)①有利于缩短三地(港珠澳地区之间)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②促进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缩小区域差异。促进港珠澳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商品交换,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
(2)保障大型轮船航线通畅;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不妨碍飞机起降。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压轴卷)下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解析:图中显示苏南沿江铁路,连接了各大小城镇,也就说明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城镇分布。
答案:C
2.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
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解析:苏南沿江铁路建成主要是缓解苏南各城市间客运压力,对长江航运影响很小;城市的等级与交通没有直接关系,故不能提高上海城市等级;交通条件改善可以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会导致南京服务职能改变。苏南沿江铁路将长三角连为一起,从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答案:D
(2019年四川成都市第二次诊断性检测)2016年合肥市进入“地铁时代”。下图为合肥市地铁3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北端学林路站至相城站线路由地下转为地上采用高架敷设。读图完成3-4题。
3.合肥地铁3号线北端采用高架敷设可以(  )
A.减轻尾气污染 B.保证行车安全
C.节省建设成本 D.提高运行速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因素及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减轻尾气污染与是否采取高架无关,A错。地铁比高架安全性更高,B错。高架铺设减少了开挖地铁线路的投入,建设成本较低,C对。高架铺设与地铁的运营速度相差不大,D错。故选C。
答案:C
4.合肥市地铁的发展(  )
A.提高了物流效率 B.节省了出行时间
C.减少了轿车数量 D.缓解了河运压力
解析:地铁是客运,不能提高物流效率,A错。地铁速度快,受地面交通状况的影响小,节省了出行时间,B对。对于轿车数量没有影响,C错。与河运关系不大,D错。故选B。
答案:B

【2017年高考题】
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白令海峡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线索,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结合地理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影响人类的自然地理背景等能力。(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白令海峡纬度高,封冻时为冬季,由此推出昼短和严寒;冬季大陆内部形成强大高压系统,故位于两个大陆中间的白令海峡气压相对较低,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暴雪;由于“海峡两侧为山地”,海峡狭管效应明显,加大风速。(2)本题考查推理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一年中,夏季最温和,其他季节过于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白令海峡纬度高,气温低,故冬季漫长,海水结冰期也长,加上气候极端,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差,这些都不利于施工。白令海峡还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桥梁防震要求高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解析: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出,1843年以前的上海港位于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上,属于支流港;1843年以后及1949年以后的拓建都位于黄浦江上,属于干流港;1984年以后和1997年以后的拓建都位于长江口,属于门户港;而2005年以后的拓建位于长江口外,属于深海港。
答案:D
3.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洋山港为深海港,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其为离岸港口,其发展对城市内部功能变迁影响不大;洋山港建设可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洋山港建设能够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但这不是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洋山港建设并不能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C
【2018年高考题】
(2018年高考·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4题。
4.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资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③错误。故选B。
答案:B
(2018年高考·北京卷)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下图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5题。
5.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
①铁矿 ②大城市 ③交通线路 ④钢铁消费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类钢铁厂不是都分布在铁矿产地和大城市,①②错误;甲、乙两类钢铁厂均沿铁路和港口布局,且主要布局在大城市、城镇,即接近消费市场,③④正确;故选B。
答案:B
【2019年高考题】
(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7题。
6.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解析:根据经纬度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东部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之一,但该区域工业和商品农业不发达,所以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向外运输原木,A项正确,B、C项错误;河谷两岸地区到处是石材,开挖、运输石材没有必要将铁路线修到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D项错误。
答案:A
7.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原木的主要供应地,近些年由于长白山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林木资源日益减少,加上保护河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地区禁止森林采伐,因而运输需求减小,铁路几乎废弃,D项正确。设施陈旧、运速太慢会催生新的铁路的修建,但不会使整个区域铁路废弃,A、B项错误;线路过密只会加剧运输线路之间的竞争,部分线路可能因竞争力弱而废弃,但不会全部废弃,C项错误。
答案:D

(2019年山东淄博市高三模拟)越南首都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人口800多万。在政府“提倡摩托车,限制私家汽车”政策的引导下,摩托车成为河内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河内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轻轨及其他的公共交通,并将在2030年禁止摩托车在城区上路。2018年9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河内城市轻轨吉灵至河东线开始试运行。据此完成1-3题。
1.河内市政府推行“提倡摩托车,限制私家汽车”政策,主要考虑(  )
A.人均道路面积    B.人均收入水平
C.石油储量 D.河网密度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交通运输。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人口800多万,城市空间有限,人口众多,人均道路面积少,“提倡摩托车,限制私家汽车”可以一定程度减轻城市拥堵程度,A正确。
答案:A
2.与摩托车相比,河内大力发展城市轻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天气影响小 B.安全便利
C.污染小 D.成本低
解析:河内城市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能耗少的优点,C正确。受天气影响小、安全便利和成本低不是主要优点。
答案:C
3.吉灵至河东轻轨的开通能够(  )
A.改善河内物资供应
B.扩大河内城市服务范围
C.缩小城市发展空间
D.带动城市内部形态及人口布局的变化
解析:吉灵至河东轻轨是城市轻轨,属于客运线路,A错误。在城市内运行,对河内城市服务范围的影响有限,B错误。但有利于扩大人们的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增大城市发展空间,C错误,D正确。
答案:D
(2019年4月浙江省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港珠澳大桥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东、西人工岛之间选择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通航能力 B.利于鱼类洄游
C.减少台风危害 D.降低工程难度
解析:两个人工岛之间采用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不影响鱼类的洄游,也不会减少台风灾害;工程增大了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建设成本。据此分析选A。
答案:A
5.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会使主航道(  )
A.流速减缓 B.宽度变窄
C.淤塞加剧 D.水深增加
解析: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两岛与主航道之间的狭管效应会导致流速加大,下切作用加强,这会使主航道流速加快,宽度变大,淤塞减弱,水深增加。据此分析选D。
答案:D
课件36张PPT。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第二部分 核心主题探究篇10 交通运输高考分析知识体系温示提馨高考对点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一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要点精讲温示提馨针对训练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二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要点精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