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现代文阅读
考点解读: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内容包括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短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考查重点:重点考查的是文章主旨的概括、内容要点的归纳(分层概括)、短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
常靠题型:常考的题型有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第三步: 牛刀小试
1.阅读短文,再按要求做。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 红 黄 蓝 白 紫 五彩缤纷 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特别( ) 闪烁( )
(2)给文中第二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找出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线划出来并填空。
(第一句把 比作 。
(第二句把 比作 。
(4)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 。
(5)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后,选择判断。(4分)
(这是一个反问句。 ( )
(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
(天山的美使春天的花园逊色。 ( )
④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
6想一想,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短文,再按要求做。
爱石头的科学家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从小就喜欢观察研究。在他上学的路上,横卧着一块大石头。大家都从旁边经过,谁也没注意它。李四光对这块石头却很感兴趣:周围没有大山,这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地质,考察了很多山脉。他回故乡后,又研究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了:这是古代巨大的冰川把它从高山上带下来的。
李四光的研究室里,摆满了他收集来的各种石头,他把这些石头当成珍宝。有一次,他发现少了一个石头标本,难过得吃不下饭,后来找到了,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因为这些石头能告诉人们:我国地下有各种丰富的矿藏呀!
过去一些外国专家说中国是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带领着地质工作人员,爬高山,攀绝壁,到处去勘探,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我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地质工作者按照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后来又找到了更多的大油田。
(1)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贫油国”是什么意思。
(3)李四光为什么把收集来的石头当成珍宝?
3.阅读《走进书里去》然后答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捕?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然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的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售。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应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读小说的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5)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登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的脚下。在山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①深壑,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qì),高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②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③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地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如此硕大无比。如今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此宏大!④我们的整个村落,远在谷底,迷迷蒙蒙,只剩下一个小光斑。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⑤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根据句意,读拼音写汉字。
我第一次登山,爬到山顶,见到的是深 hè( )、冰雪、天空,头顶宏大liáo( )廓的天宇,面对无yín( )的视野,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miǎo( )小。
(2)文中第一段“一个人”与“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序号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把句子序号写在下面。
? 真实景物:
联想:
(4)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5)“登上山顶,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惧怕”与“欢呼”两个词矛盾吗?为什么?
(6)文章末尾,作者说他“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请你说说,浮云的“美”和“忧伤”指的是什么?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2)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3)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4)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5)文章结尾 “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6.阅读我最棒。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 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犯了 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 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 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文中加点的词,前一个“水土”是指 ,后一个“水土”是指 。
(3)楚王嘲笑齐国人 ,想借此机会 。
(4)晏子的话妙在不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 ,而且回敬楚王 。
(5)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晏子 的才能和 的精神。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我爱语文课文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1)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分段。(用“||”表示)
(2)短文中第2、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 。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 ( )
形容连续不断。 ( )
(4)各用一个成语表示下列意思。(可用文中的,也可自选)
没学期我一拿到新书就想看的心情。 ( )
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 ( )
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神态。 ( )
(5)用“ ”画出描写语文书的作用的句子。
(6)本文的写法是 (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借物抒情 ( ) B.借物喻理 ( ) C.借物喻人 ( )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调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其他,都需要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为,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感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不能用文中原句)。
例: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没有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
(3)我国有感恩的传统吗?从文中找出理由。
(4)读完这篇短文,说说你的体会。
9.读一读,做一做。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请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 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 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给划线的字注音,并写在括号里。
筹款( ) 拖累( ) 富贾豪绅(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量力而为:
自卑:
(3)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自己的这一项“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4)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
(5)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6)“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 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7)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要尽心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
(2)第2段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4)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天山
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它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而骑马进入天山,迎面送来的却是阵阵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下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到了这样的地方,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欣赏那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闪着鳞光的鱼群。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好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野花,每一朵都赛过八寸大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坐在马背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用“___”画出描写天山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天山中野花多而美的句子。
(3)“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句中的“白缎”指_____,“暗花”指_____。
(4)这篇短文文辞生动,意境优美,找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神圣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来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于入眠,双手颤抖……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济(? ?)?? ??善良(??) ?????清楚(??)
(2)仔细读3~6小节,理出事情发展顺序。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
(4)“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
(5)文章叙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其中哪一句话最使你感动?
(6)“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7)文中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请说出理由。
(8)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结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13.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4)用“ ”画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用“ ”画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 。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在正确的答案后的( )里打“√”。
A.按时间顺序。( ) B.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
C.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 D.按空间顺序。( )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照 顺序写的,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 海峡。
(3)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
(4)诗人又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坟墓”、“海峡”?
参 考 答 案
1.(1)矗立 炎暑 格外 闪耀
(2), 、 、 、 …… , 。 , ; , 。
(3)(“蔚蓝的天空……几朵银灰色的暗花。”把“云影”比作“暗花”
(“在那白雪皑皑……无数撑大的巨伞。”把“塔松”比做“巨伞”
(4)云 水 森林 美丽
(5)(√ (× (√ ④√
(6)表达了作者喜爱天山美, 景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1)李四光把收集来的石头当成珍宝。
(2)指石油极少的国家。
(3)因为李四光知道这些石头能告诉人们我国地下有各种丰富的矿藏。
3.(1)应划掉的字依次是:捕奈豪影?
(2)粗略的反义词是“细致”;瞬间的反义词是“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的阅读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阅读书籍。?
(6)提示:表明你的观点,引述作者观点,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论说自己观点,语言通顺即可。?
4.(1)壑 寥 垠 渺
(2)“我”
(3)①④;②③⑤
(4)惊讶、惧怕、欢呼、颤动
(5)不矛盾,“惧怕”的是渗入心里的寥廓,“欢呼”的是看到如此宏大的世界。
(6)“美”和“忧伤”指的是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
5.(1)第一段从开头到“是不是”。第二段从“不要以为”到结尾。第一段:写一位体育教师用椅子教“我”学习溜冰的事。第二段:溜冰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2)“我”在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当“我”正需要别人帮助时,教师想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3)因为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4)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5)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题意。
(6)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6.(1)得意扬扬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2)自然环境 社会风气
(3)犯了盗窃罪,没出息 让晏子丢脸
(4)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 治国无方,社会风气不好
(5)能言善辩 维护国家尊严
7.(1)1—4自然段为第一段,5—6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他的为第三段。
(2)我爱语文课本。
(3)小巧玲珑 源源不断
(4)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津津有味
(5)从第5自然段中的“你像一位亲切……”到这一段完。第6自然段中“你也源源不断……”到“怎样作文”。
(6)A. (√)
8.(1)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2)没有知识就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
(3)提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4)提示: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过我们的每—个人都应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
9.(1)chóu lěi gǔ shēn
(2)根据自己的实践能力来做事或出力。
自己感觉不如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
(3)提示:本题的关键不在对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因为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有,只出5元钱,已经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了。妈妈说得对,对于捐款这样的事,只要尽了力,有这份爱心在,就是可贵的。 (意思对即可)
(5)因为小男孩觉得自己和家庭在捐款上已经尽了全力,虽然比其他同学捐的少,可是自己的爱心并不比 其他同学少,所以仍然感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所以能自信地面对老师宣读的成绩。(意思对即可)
(6)这“独一无二的价值”就是他明白了捐款的意义在于尽全力地表达自己的爱心,而不是为了老师的表扬而多捐,金钱的多少并不是衡量爱心的标准,只要7.尽力了,就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 (意思对即可)
(7)尽力就行,捐的意义在于此。(言之有理即可)
10.(1)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不能去掉,去掉后语言不够科学严谨。?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
(4)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
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
11.(1)山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横线:“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山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
波浪线:“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野花,每一朵都赛过八寸大的玛瑙盘。”
(3)句中的“白缎”指雪峰,“暗花”指白云的影子。
(4)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无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原因: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将野花比作织锦、彩霞、长虹,生动形象突出地写出了野花的颜色多和种类多。
12.(1)救济 慈善 清晰
(2)杀死 剖开 明白
(3)因为老猎人一方面杀死动物,一方面又用卖的钱救济朝圣者。
(4)原来藏羚羊是在乞求“我”放过他肚内的小生命。
(5)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6)这是对母亲们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赞颂,是对伟大的母爱的赞颂。学生的理解基本意思对就可以。
(7)示例:“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藏羚羊的那种母爱深深地感动了。
(8)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您爱护。
13.(1)划去zhǒnɡ, zhǒnɡ,rán ,bánɡ
(2)播种 肥沃 无忧无虑 隐隐约约 课外示例:播撒 贫瘠 无法无天 马马虎虎
(3)徐徐 慢慢 渐渐
(4)外形: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作用: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14.(1)按照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 后——后来啊——现在”看出,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 统一,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2)指的是台湾海峡。
(3)因为“邮票”传递母子之爱,“船票”连接夫妻之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统一后亲人团聚的渴望。
(4)“坟墓”表现了两岸亲人至死不能团聚的悲痛,“浅浅的海峡”突出了诗人渴望回归的迫切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