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农业生产活动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目前世界各地的垂直农业各具特色。新加坡的“天空绿蔬”工厂(如图),占地较小,各种蔬菜垂直排设在A字型框架上“轮转生长”,让人们实现城市菜园的梦想。英国伦敦北约克郡的垂直农场(如图),采用水耕栽培和LED照明系统,可全年为本地市场提供新鲜蔬菜。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主导因素( )
A.交通运输 B.土地面积
C.农业产业结构 D.人口年龄结构
解析:影响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国家,土地面积小,B对。交通运输、农业产业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与发展垂直农业无关,A、C、D错。
答案:B
2.与英国相比,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高度大,光照条件好
B.科技发达,成本低廉
C.热量充足,蔬菜生长周期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与英国相比,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优势条件是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光照条件好,A对。新加坡科技水平比英国低,B错。热量充足,蔬菜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C错。降水丰富,新加坡地表水缺乏,D错。
答案:A
3.目前垂直农业的发展,可以( )
①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②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目前垂直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种植蔬菜,可以缓解蔬菜供应紧张状况,①错。生产集中,能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②对。工厂化生产,有利于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③对。可以节约耕地,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④错。B对,A、C、D错。
答案:B
(2019年浙江省台州中学模拟)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4-6题。
4.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解析:西南地区纬度低,地势相对高差大,山上山下气温相差较大,所以说地形复杂和气候多样,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选择A。
答案:A
5.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洪涝 B.土壤
C.光照 D.霜冻
解析:洪涝发生在夏季,种植小春马铃薯主要在冬季,洪涝灾害较少,A错;土壤一年中不会变化,也不会是种植马铃薯的制约条件,B错;冬季光照条件好,C错;冬季气温低,常常出现霜冻,霜冻成为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D对。
答案:D
6.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
A.低热河谷地带 B.四川盆地
C.中低海拔地区 D.高海拔地区
解析:从表中看大春马铃薯主要生长在夏季,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所以说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选择D。
答案:D
(2019年吉林长春市五中、田家炳实验中学测试)滴灌是现代农田灌溉及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输水管道坡度 B.营造田园景观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减轻病虫害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滴灌,选C项。
答案:C
8.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
A.葡萄 B.玉米
C.小麦 D.高粱
解析:由图示可知,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体直接作用到根部,并加以控制,玉米、小麦、高粱植株多,且分布密集,而葡萄的植株距离较远,因此在利用滴灌时更为方便,选A项。
答案:A
9.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水资源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 D.经济成本较高
解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是发展滴灌的原因,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农业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外联系在逐渐加强,但由于滴灌技术的成本较高,而当地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成为了限制滴灌技术发展的因素,选D项。
答案:D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模拟)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华北平原上。近5年来,素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美称的德州,已经便捷、高效地把“放心”农产品供应到全国各地和京津冀地区。据此完成10-11题。
10.德州市发展为“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区位优势是( )
A.位于京沪交通干线的节点,南北交通便利
B.人烟稀少,城市规模小,耕地集中连片
C.京杭运河贯通,灌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D.现代化农业发达,生产与管理技术先进
解析:德州市发展为“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京沪交通干线的节点,南北交通便利,A对。德州人口密度大,城市规模较大,B错。南方灌溉水源更充足,不是成为京津南菜园的原因,C错。农业发展水平、生产与管理技术与其它地区相似,D错。
答案:A
11.为了保障“放心”蔬菜的四季供应,亟待( )
A.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B.发展智慧化大棚农业
C.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D.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解析:为了保障“放心”蔬菜的四季供应,亟待发展智慧化大棚农业,B对。该地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完善,A错。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是保证四季供应蔬菜的原因,C、D错。
答案:B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12-14题。
12.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发酵 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 D.原料优质丰富
解析:根据材料,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好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故选C。
答案:C
13.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故选A。
答案:A
14.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协作 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 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故选D。
答案:D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油果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的美洲,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于年平均温度为20-25℃的地区,根浅,不耐强风,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对土壤干旱十分敏感。牛油果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及高含量的钾、镁、钙等元素,一般作为生果食用,也可制作成菜肴和罐头;种仁富含脂肪,为重要食用油及重要的工矿用油,又可制人造黄油及肥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农业县,2007年以来,依托以色列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了牛油果的规模化种植,目前已建成7 500亩示范园,是国内主要的牛油果种植基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将扩展至10万亩。直至2016年,中国市场上的牛油果100%依赖进口。2017年,孟连县牛油果首次收获,已供应国内市场。
(1)分析孟连县能实现规模化种植牛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以色列相比,简述中国发展牛油果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
(3)孟连县的牛油果种植园在果树栽培初期在植株附近生草或施绿肥,并在根系附近大量覆盖土壤。阐述这种栽培方式的主要目的。
(4)你是否赞成孟连县大规模扩大牛油果的种植面积?试从社会经济方面说明理由。
解析:(1)牛油果种植的有利条件是:可以从地形、气候以及牛油果对土壤适应性强,适宜种植区面积广阔等方面去考虑。
(2)牛油果种植的不利条件可以从农业生产的经验以及产业链的长短、生产效益以及科技水平等多方面去谈。
(3)牛油果是在热带雨林条件下、在竞争阳光中生长的果树,高温高湿的环境使其快速生长,若环境条件不具备则生长慢。牛油果栽培初期在植株附近生草或施绿肥,并在根系附近大量覆盖,通过覆盖增加表土有机质,形成与原产地相似的雨林根系环境,稳定根系生态条件,促进能抑制根腐病活动的微生物的繁殖。在冬季开始覆盖,春天补充厚度,到夏天便能形成很好的覆盖层。根系覆盖还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干热对牛油果的损害,夏降土温,冬升土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杂草,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但雨季要防覆盖土壤过湿。
(4)赞成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谈:广西种植牛油果技术为国内最领先水平,成立牛油果生产基地发展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农业收入,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广西省建设牛油果生产基地可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
不赞成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谈:缺乏优良品种,扩大生产势必使得其它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减小,且尚未形成加工产业链,风险较大;广西省经济落后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要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
答案:(1)孟连县地处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年降水量丰富,适宜牛油果生长;牛油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且该地多山地,适宜种植区面积广阔。
(2)牛油果种植历史短,生产经验不足;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初级产品的深加工、销售及市场开发能力不足。
(3)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夏季高温对牛油果的损害;降低根系夏季土壤温度,提高冬季土壤温度,提供适宜牛油果树生长的温度条件;加大根系上覆土壤层厚度,提高牛油果树的抗风能力;减少杂草,减少除草剂使用或劳动力投入等。
(4)赞成。理由:中国牛油果高度依赖进口,市场缺口大,有利于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利于优化孟连县的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有利于带动牛油果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等。(或不赞成。理由:交通不便,不利于牛油果外运;工业基础较薄弱,牛油果深加工能力不足;大规模扩大牛油果种植面积将挤占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利于其他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大规模扩大牛油果种植面积可能破坏原始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问题。)
(2019年安徽省六安市高中检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业用地将被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六至十倍。下表为我国某小城镇郊区四种农作物部分经济数据。据此完成1-3题。
指标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6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千克×千米)
0.05
0.04
0.02
0.0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 000
800
1 500
1.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消费市场
C.科技水平 D.城市空间结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城郊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兴起的,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B对。气候条件、科技水平、城市空间结构不是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
答案:B
2.因城市化进程需要,表中四种农业用地都有被征用。土地补偿标准最低的农业用地是( )
A.花卉地 B.蔬菜地
C.稻米地 D.甘蔗地
解析:因城市化进程需要,表中四种农业用地都有被征用。根据表格计算出各类用地的收入,征用补偿标准最高的农业用地是蔬菜地,收入最高。稻米单位面积产值最低,故选C。
答案:C
3.表格中四种农作物产品单位运费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农产品性质 B.平均收购价格
C.单位面积产量 D.生产成本
解析:读图表可知,蔬菜和花卉的运费较高,而稻米及甘蔗运费较低,是由于蔬菜及花卉容易变质,主要与产品的性质有关,故选A。
答案:A
(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诊断)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4-6题。
4.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
A.固定根系 B.保水保肥
C.保热保气 D.团粒结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造,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整合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由材料可知,“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说明在掺入植物纤维和水以前,沙土中是不存在这些物质的,说明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选B。
答案:B
5.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选B。
答案:B
6.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
A.稳定沙丘 B.减弱蒸发
C.提供有机质 D.滋生微生物
解析: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对。减弱蒸发的作用是由地上部分实现的,B错。提供有机质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的功能,C错。滋生微生物不是其首要作用,D错。故选A。
答案:A
【2017年高考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解析: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说明淅川柑橘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读图可知,淅川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因此其柑橘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柑橘上市时间较早。
答案:D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位于水库附近,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②、③、④海拔较高,气温偏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答案:A
3.(2017年高考·北京卷)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答案:D
【2018年高考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双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蔗糖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对原料需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甘蔗种植成本升高,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A项正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B项错误;广西由于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C项正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D项错误。
答案:AC
5.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 B.资金
C.地形 D.气候
解析: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C、D项正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A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B项错误。
答案:CD
【2019年高考题】
(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6-8题。
6.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解析: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150万吨,供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
答案:C
7.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解析: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黑龙江省的劳动力较安徽省少,复种指数较安徽省低,淡水资源不如安徽省丰富。
答案:A
8.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南方水稻产区产量减少,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从北方调运大米,造成稻谷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B
(2019年天津高考最后压轴卷)电气栽培是在蔬菜大棚中开展的一项试验:大棚中裸露的铜线高出地面约3米,在蔬菜大棚屋顶下水平延伸开来。通电后,这些铜线产生高达50 000伏的快速正电荷,产生的高频电流能够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但通过铜线的电流比智能手机的工作电流还要低。下图示意电气栽培,据此完成1-3题。
1.实验表明,电气栽培可以( )
A.缩短作物生长周期 B.提高农产品质量
C.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D.增加土壤的肥力
解析:据材料“产生的高频电流能够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可见电气栽培能提高农产品品质,B项正确;该装置没有增加大棚内温度,不能缩短作物生长周期,A项错误;该装置不仅需要建大棚,还需要铺设铜丝,消耗电能,生产成本会提高,C项错误;该装置不产生有机物质,不会增加土壤肥力,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2.最适宜推广电气栽培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种植园农业
C.牧场放牧业 D.花卉园艺业
解析:电气栽培与大棚相结合,投资较大,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作物。与其他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相比,花卉园艺业单位面积产值高,最适宜这种投资较大的电气栽培技术推广,D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3.目前制约电气栽培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为( )
A.产品销售 B.后期管理
C.前期投入 D.空气质量
解析:据材料可知,电气栽培前期建造大棚、铺设铜丝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见资金是制约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目前,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采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产品不难销售,A项错误;该技术能够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使空气质量变好,病虫害减少,后期管理难度减小,B、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2019年宁夏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我国某地形区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
解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该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明显,湿地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旱涝灾害更频繁,D对。人口增加,劳动力充足,A错。气候变化不明显,低温冷害问题较小,B错。人均耕地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不是农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C错。
答案:D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解析:该地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B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A、C错。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D错。
答案:B
(2019年汕头市第一次模拟)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3-4题。
耕地面积(亿亩)
农业就业人数(万人)
中国
20.24
20 990
日本
0.70
227
韩国
0.27
129
美国
25.04
234
3.根据表格数据推测,我国( )
A.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最低 B.粮食人均产量最低
C.人均耕地面积最低 D.农业劳动生产率最低
解析:材料中没有产量的相关数据,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人均产量无法判断,A、B错误。没有总人口的数据,无法计算人均耕地面积,C错误。我国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就业人数最多,农业劳动生产率最低,D正确。
答案:D
4.针对表格数据反映的农业问题,我国应该( )
A.多途径增加粮食进口,保障粮食安全
B.大规模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耕地面积
C.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吸引农业劳动力
D.全面开展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单产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的农业问题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最低,我国应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就业人数,推进城市化进程,C正确。
答案:C
课件59张PPT。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第二部分 核心主题探究篇08 农业生产活动高考分析知识体系温示提馨高考对点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一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要点精讲温示提馨针对训练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二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点精讲温示提馨针对训练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考向三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点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