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案(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7:0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文本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斯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及贝琪的冒险故事,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课文节选的内容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描述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琪回来后小镇上欢乐的情景;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过程;最后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被封,乔埃被困洞中。本课篇幅较长,阅读量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导引法,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品读精彩词句,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说冒险经历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认识了勇敢坚毅、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的故事让我们惊叹不已;读了《骑鹅旅行记》我们认识了调皮可爱、知错能改的小男孩尼尔斯,他在变成小狐仙之后骑鹅旅行的奇妙经历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其实,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同学们,你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呢?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冒险经历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2.学生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
预设:学生在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任何冒险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不应盲目地去冒险,不要单纯地为了寻求刺激而去冒险。
3.板书课题,引出课文。
师:大家的冒险故事都很精彩,让老师很佩服,也很羡慕。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汤姆·索亚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孩子,相信大家在读了他的故事之后也会深深地喜欢上他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预习情况。
过渡: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好习惯,在课前大家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汇报有关作者的知识。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的作者呢?
生:《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师:马克·吐温这个名字真有趣,谁能说说这个名字的意思呢?
生:马克·吐温是笔名。他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这句话原是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师: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生:他的语言以幽默诙谐著称,是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师:除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生:他的一生著作颇丰。《百万英镑》《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
师:的确如此,他因此被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汇报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知识。
◆内容概要: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
◆艺术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中,马克·吐温用幽默且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将主人公一个个冒险故事相互串联,在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并理解。
笼罩 祈祷 诚心诚意 悲痛 凄惨 欣喜若狂
雄壮 吹嘘 荒唐 衣衫褴褛 嘲弄 防范
(4)词语理解。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祈求)
②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吹嘘)
③(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唐)
④衣服破破烂烂。 (衣衫褴褛)
3.教师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节选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引导学生填空,梳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主要故事情节:孩子失踪,悲痛欲绝→脱险回家,__________→讲述经历,开心得意→__________(依次填写:欢乐庆祝 看望伙伴,关心乔埃)
(3)引导学生依据主要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成功脱险后,人们由悲痛欲绝转为兴奋不已。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汤姆讲述山洞历险过程。
第三部分(第6—15自然段):写汤姆探望朋友,得知乔埃被困在山洞中。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感受汤姆和贝琪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
(1)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
(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
预设:学生在交流句子的特点和作用的时候,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哪些语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谈一谈为什么,进而进行引导,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①这三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②抓住动作描写体会撒切尔太太的伤心欲绝。(描写撒切尔太太的动词:说胡话、呼喊、抬起头、侧耳听、呻吟、倒下头去。)
③引导学生交流读这几句话后的感受。
师:失去亲人是何等难受,每次撒切尔太太都要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此时撒切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可是她听到孩子的回答了吗?然后撒切尔太太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在倒下头去的时候她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再次讨论交流。)
④抓住外貌描写体会波莉姨妈悲痛的心情。(描写波莉姨妈外貌的词句: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⑤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读句子。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①这两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场面描写。)
②这两句话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热闹、兴奋。)
③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种气氛?(发疯般的钟声、挤满了、欣喜若狂、高声喊着、叮叮当当、嘀嘀嗒嗒。)
④“快来看!找到他俩了!”连用感叹句有什么作用?(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人们得知汤姆和贝琪安全归来时的激动心情。)
⑤这两句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
(5)教师总结。
小结:汤姆和贝琪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人们的心,当他们失踪后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当他们平安归来时,整个小镇立马就沸腾起来了。作者采用多种方法来细致刻画,让我们觉得仿佛此情此景就在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由悲转喜的心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听汤姆讲洞中历险的过程。
过渡: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汤姆和贝琪终于平安归来,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脱离险境的呢?瞧!汤姆正躺在沙发上骄傲地叙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过程时的神情和姿态。
(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品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汤姆爱冒险、机灵调皮,还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从山洞脱险回来后,尽管他身体虚弱,还是兴致勃勃地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在探险成功后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人们把他们的平安归来看做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3)找出描写汤姆和贝琪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
提示: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
明确: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4)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从“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这句话可以知道这个山洞真是太大了,要想从洞中走出来真是太难了!但是汤姆和贝琪就这么一步步地摸索,最后终于安全脱险。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脱离险境真是困难重重,汤姆真了不起,真勇敢。
(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示例: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洞中迷路后他多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贝琪绝望时他主动安慰贝琪;汤姆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在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3.跟随汤姆去探望朋友。
过渡:汤姆和哈克是好朋友,当汤姆得知哈克生病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哈克,并将自己在洞中的历险经历分享给他。汤姆去探望哈克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1)学生自学第6—15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事件一: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琪。
明确:汤姆的身体刚恢复就去探望哈克,在经过撒切尔法官的家时不忘去探望身体还未恢复的贝琪,这都表现了汤姆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朋友的人。
事件二: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汤姆是否还想再去洞里时,汤姆认为自己“不会在意的”。
预设: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用去细究汤姆为什么会“不会在意的”,而是透过汤姆“不会在意的”的态度感受他爱冒险的特点。
明确:嘲弄汤姆的人认为汤姆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绝对不会再去那个山洞。可是汤姆对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不会在意的”,这充分体现了汤姆天性爱冒险、不畏困难的性格特点。
事件三:汤姆从撒切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的洞口被封起来了,他担心乔埃被困在山洞里。
明确:本来作恶多端的恶人乔埃被关在山洞里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汤姆却担心乔埃会因此而死去。这表现了汤姆内心的善良。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四、升华主题,拓展阅读
导语:读完课文,我们不仅被汤姆精彩的历险故事所吸引,也被他追求自由、不怕困难、富有同情心的精神所感染。他的历险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他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使我们从中获益良多。正如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1.你认为作者塑造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②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
2.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总结: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小英雄,他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既妙趣横生,又给人以启迪,教会人们爱憎分明,让人们懂得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未知。同学们,珍惜童年吧,让那纯真的童心、无限的好奇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陪伴你们一生。
4.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鼓励学生读整本书。
(1)教师简介“汤姆刷墙”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小说第二章中有关汤姆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体,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同学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2)教师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汤姆把刷子让给贝恩,脸上显出不愿意的神气,心里可是快活得很。这下子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轮船在太阳底下干着活,累得直出汗,同时那位退休了的艺术家却坐在附近的阴凉地方一只大木桶上,耷拉着两条腿,大声地嚼着苹果吃,同时盘算着宰割别的小傻子。角色是并不缺乏的;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儿过;他们都想来开玩笑,但结果却留下来刷墙。在贝恩累得不行了的时候,汤姆已经和毕利·费舍讲好了买卖,把接替的机会让给他,换了他一只收拾得很好的风筝;等到他又玩够了的时候,江尼·密拉又拿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来甩着玩的小绳子换得了这个特权——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轮流下去,一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后来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已经从早上的一个可怜的穷孩子成了一个地道的阔佬。除了上面提到过的那几件东西以外,他还得到了十二颗石弹,一只破口琴,一块可以透视的蓝瓶子玻璃片,一尊苇管做的炮,一把什么锁也不能开的钥匙,一截粉笔,一只大酒瓶的玻璃塞子,一个洋铁做的小兵,一对蝌蚪,六个爆竹,一只独眼的小猫,一个门上的铜捏手,一根拴狗的颈圈——可是没有狗,一个刀把,四块柑子皮,还有一个坏了的窗户框子。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学生认为精彩的语段,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精彩片段,品味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关键。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把孩子的喜好作为依据,把赏析语言文字的特点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清选文主要讲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最后让学生扮演汤姆为同学讲述在洞中的奇遇。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特点,初步领略了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奇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总的来说,本次教学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