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案(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7:1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交流学会在写文章时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3.明白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感受也不同。
4.能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重点难点
1.学生交流课文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明白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感受也不同,学会运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导入交流内容。
导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指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则依据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物是基础,是情的源泉,感情随景物变化而变化;情是辞的根本,辞是情的抒发途径。“为文者,情动而辞发。”这个单元的两篇文章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预设: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就《匆匆》与《那个星期天》展开讨论,再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交流示例一:
生:《匆匆》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生:在《匆匆》一文中,作者综合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生:《匆匆》一文还采用了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示例二:
生:《那个星期天》一文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示了“我”等待母亲买菜回来时一个人艰难地打发时间的情形——“我”看过天,追随过天上的流云,拨弄过地上的蚁穴,爬着去找蚁穴,在草丛里看画报并想象画报上的画面等,这些细节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兴奋、焦急的心情。
生:《那个星期天》中有一些环境描写,如:“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里通过写光线变暗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烘托出“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生:《那个星期天》中也有许多内心独白式的描写,通过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展示了“我”由兴奋、焦急到无奈、委屈的心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体会得很不错,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大家也学到了在写文章时,通过融情入景(物)或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方法。
3.拓展运用:写作时如何表达出心中的真情实感?
方法拓展:(1)生活,真情之源。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关注生活并亲身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抒发出真情。
(2)直抒胸臆表情感。我们在文章开篇直接抒情,或是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抒情直接明了。
(3)用景物描写表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的景物往往能够承载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也同样可以寄托于景物。景物描写既可以写在文章中间,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也可以写在文章结尾,以景结情,抒发情感。
(4)借助人物表情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都能够透露出其思想感情,我们若想表达某种情感,就可以运用某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其精神世界。
(5)通过写作手法来表情感。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可以使情感表达得更强烈;通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可以使情节起波澜,情感也会随着情节变化而起伏变化,直到达到高潮;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件具体而真实的小事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主题。
二、初试身手
1.体会人们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过渡: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文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一展身手,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揣摩作者抒发的感情,发现其中的奥秘。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①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②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③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④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预设:①和②创设了两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情境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实现了,情感基调是欢乐的;第二种情境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比赛输了,情感基调是悲伤的。③和④则根据不同的情境描写了相同的景物,由于情感基调不同,人们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这个就是学生谈朗读体会的重点。
朗读体会示例:
生:妈妈答应“我”养一只小狗,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因此心情是无比高兴的。于是,在“我”的眼中,路旁的花儿、树上的鸟儿以及树叶都替“我”高兴。
生: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班上的篮球比赛输了,此时“我”的情绪低落,感到沮丧极了。于是,在“我”的眼中,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连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在嘲笑“我”。
(2)教师小结。
小结:可见,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感受就会不一样。因此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
2.根据提示的情境进行写话练习。
过渡:读上面的两组句子,我们了解到当人们的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就有所不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人们不同的感情。
(1)教师出示描写景物的片段,引导学生揣摩其表达的情感。
①破旧的小屋里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打开灯,油腻腻的桌子在浑浊的灯光下更加破旧,几只大苍蝇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好像被桌上的脏油粘住了腿。
②江南三月,杏花如雪,江水如歌,些许的微雨湿润了青石板路。满目都是嫩绿的春色。
预设:教师出示的两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风格有明显的差异,一组是昏暗、阴沉的,一组是光鲜、明丽的。读这两个句子,给人的感受也是鲜明的。因此,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句子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但是学生在具体揣摩其抒发的情感时会有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这就是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具体体现。
(2)从课本中提示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①引导学生就课本中的四种情境展开想象,设置一定的人物和景物。
②根据设置的人物和景物,分别以心情“好”与“不好”展开叙述。
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④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评价。
示例一:走在小巷里
●(心情“好”的状态)在夕阳的照射下,小巷两边的矮墙上的枯草跳着欢快的舞蹈。矮墙外面,几株柳树探出了头,定睛一看,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多情的伶俐少女温柔轻盈,又像垂披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还像凌波微步的月中仙子万般风流。
●(心情“不好”的状态)小巷两旁的高墙直立立地对着天空,将愈发昏暗的天空挤压成狭长的一条,乌黑的云扑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霎时,一道亮光闪过,把狭长的黑幕一劈为二。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伴随着轰隆的雷声从天而降,在这狭窄的小巷里汇聚成一面水势汹涌的瀑布。我走在小巷里,任凭雨淋。我该怎么办呢?胸前的书包被抱得更紧了。
示例二:奔跑在田野上
●(心情“好”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起舞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和着蟋蟀小队的小提琴唱起了欢快的歌。
●(心情“不好”的状态)一堆堆深灰色的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田野里那一望无际的金黄都已光秃,远处的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青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光秃秃地站在那里。
3.课堂总结。
小结:情随景生,景随情移。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及其所处的环境气氛也就有所不同。那么,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写,不能单纯地去赏景,而要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写作时,我们也要注意描写人物所处环境中的景物,只有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写人物之“心”,传人物之“神”。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巧妙地运用景中寓情、景随情迁、情景交融等写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增强描写的感染力,从而有力地突出人物的心境。
“交流平台”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如果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再去归纳,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课文的教学中就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交流平台”中的讨论只是再次强化,主要是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获得体会。“交流平台”的另一个功能是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比如本单元的习作便是要求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本单元文章写法的交流,也是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理论基础。“初试身手”则从理论转向实践,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范本,教授学生在不同的心情下感受身边的事物;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根据确定的题目选取恰当的材料进行表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全班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再与他人交流。因为表达是比较个人的行为,对选材的确立应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我认为以学生个体为主,辅以全班交流的方式更合理。教学时,我依托文本,注重通过语言激励、阅读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