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导学同步课件与训练: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导学同步课件与训练: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08:25:22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第2节
1.下图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图解。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B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⑥  D.④⑤
[解析] 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只能发生在遗传物质为RNA的生物体内,而由蛋白质到RNA的过程目前并未证实。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可以发生在动植物细胞中。
2.准确描述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的是( D )
A.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B.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C.环境对性状有影响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解析] 生物体的许多性状是受单个基因控制的,如豌豆茎的高、矮,但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高,并且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身高也有重要影响。
3.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动示意图是( D )
A.
B.
C.
D.
[解析] 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为RNA逆转录传递至DNA,而没有RNA→RNA的RNA复制过程,故可排除A、B、C三项。
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传递过程。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有DNA和RNA,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因此其信息传递遵循中心法则;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转录形成mRNA将遗传信息表达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虽然DNA病毒中没有RNA,但在宿主细胞中能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转录、翻译,从而表达遗传信息,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同样遵循中心法则。
5.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复而引起的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A )
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解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二、非选择题
6.根据下列图解回答:
(1)此图解全过程叫__中心法则__。
(2)图中①的生理过程叫__DNA复制__;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__细胞核__内;进行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__间__期。
(3)图中②的生理过程叫__转录__;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__细胞核__内。
(4)图中③的生理过程叫__逆转录__;该过程需要在__逆转录酶__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5)图中④的生理过程叫__RNA复制__;该过程的发现,说明RNA也可作为生物的__遗传物质__。
(6)图中⑤的生理过程叫__翻译__;进行的场所是细胞内__核糖体__上。
第四章  第2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
B.酶的遗传信息在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中
C.基因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相同的
[解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因此A错。遗传信息是指DNA上的碱基序列,B错。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不同细胞的酶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
2.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噬菌体进行①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
B.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
C.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
D.细胞中①④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 噬菌体不能单独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故不能单独培养噬菌体;①②⑤过程在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生物体内还没有发现⑥过程;①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④过程不需要。
3.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③过程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就能完成
C.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图中只有①②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只是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③过程还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转运RNA,同时该过程中也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4.(2019·江苏南通模拟)下图为皮肤生发层细胞中DNA聚合酶合成及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①过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②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C.③过程需要tRNA的协助
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需经过核孔
[解析] ①过程是DNA复制,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A项正确。②过程是转录,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项错误。③过程是翻译,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C项正确。DNA聚合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它可以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项正确。
5.(201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期中)如图是4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mRNA胰岛素

RNAmRNA蛋白质

mRNA蛋白质

蛋白质

A.甲可表示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乙可表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丙可表示D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D.丁可表示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只对应甲图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复制过程,A项错误。
6.《科技日报》报道,一种动物能否被驯化并和人类友好相处,取决于这种动物的“驯化基因”。在生物体中,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D )
A.RNA→蛋白质(性状)
B.DNA→蛋白质(性状)
C.RNA→DNA→蛋白质(性状)
D.DNA→RNA→蛋白质(性状)
[解析] DNA→RNA→蛋白质是细胞生物中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少数逆转录病毒是以RNA→DNA→RNA→蛋白质为途径控制性状表现的,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是以RNA→蛋白质为途径控制性状表现的;DNA→蛋白质(性状)只在离体实验中发现,还没有在生物体内发现。
7.(2018·山东济宁市高二期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过程①所需嘧啶的比例与④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
B.过程③和过程④都是从同一条链上的相同起点开始的
C.过程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tRNA的种类决定的
D.①②③④⑤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解析] 过程①表示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过程④DNA表示转录形成病毒的RNA的过程,两个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两个过程中所需嘧啶的比例与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过程③和过程④形成的是不同的RNA,是从不同的链的不同起点开始的,B错误;过程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的种类决定的,C错误;①为RNA与DNA配对,②为DNA与DNA配对,③④为DNA与RNA配对,⑤为RNA与RNA配对,碱基的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8.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活性(可促进DNA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解析] 图中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青霉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胞壁,与DNA复制无关;环丙沙星可促进DNA螺旋化,不利于DNA复制和转录;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转录和RNA复制;④和⑤过程只有RNA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
9.下列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 D )
①人类的白化病 ②囊性纤维病 ③皱粒豌豆 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③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两个实例;②④则符合题干要求的实例。
10.(2019·河北沧州高一联考)下图表示生物界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健康的人体内可以发生图中所有过程
B.烟草花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①→②→③→④的过程
C.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该图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健康的人体内可以发生图中①DNA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A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⑤RNA复制和⑥翻译过程,B项错误。④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项错误。
11.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下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有关知识。QβRNA复制的产物为RNA,而逆转录的产物为DNA,故A项错误。QβRNA的复制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QβRNA为模板,产物RNA与模板之间会形成双链RNA,故B项正确。题图中一条QβRNA作为模板翻译出了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等三种蛋白质,每个蛋白质至少是由一条肽链形成的,故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然后复制QβRNA”可知,复制酶基因表达在先,QβRNA复制在后,故D项错误。
12.(2019·河南郑州预测)右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
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若X是DN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
[解析] 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若X是DNA,Y含有U,则Y为RNA,管内发生的是转录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逆转录酶,而需要加入RNA聚合酶等;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因此不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发生的是逆转录过程,因此需要加入逆转录酶。
二、非选择题
13.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转录__;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翻译__;3、10表示遗传信息的__复制__,以上3个过程的进行所必备的条件有__模板、原料、能量和酶__。
(2)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逆转录__,此过程的发生需要有__逆转录酶__,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是__对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__。
(3)上述生理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细胞核和细胞质__。
(4)对上述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举例:甲__噬菌体__,乙__烟草花叶病毒__,丙__某些致癌病毒__。
[解析] 可以从观察图中物质的特点来判断它们的生成。(1)图中1和8的结果都是产生单链物质,并且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显然是转录过程。2、5、9产生蛋白质,是翻译过程。3、10产生新的DNA,是复制的结果。不论是DNA复制还是RNA的转录或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一定的模板、原料、能量、酶。(2)图中7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由于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是遗传信息传递的特殊途径,与从DNA→RNA→蛋白质的传递过程有所不同,因此,认为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3)对于真核生物来说,DNA的复制场所、RNA的转录场所均在细胞核中,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而对于原核生物,DNA复制、RNA转录是在拟核完成,蛋白质仍然在细胞质中合成。(4)上述三种病毒的代表类型如: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以甲方式进行繁殖;侵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以乙方式繁殖;某些导致人类患癌症的病毒以丙方式进行繁殖。
14.(2017·南郑中学高一期中)下面的左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右图为其中一个生理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Ⅰ、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核膜__、__线粒体DNA__。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ATP、核糖核苷酸、酶__。
(3)从图中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_细胞核、线粒体__。
(4)根据右上表格判断:[Ⅲ]为__tRNA_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_苏氨酸_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三__阶段。
(5)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①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会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6)如图为上图中①过程,图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__。
(7)图中a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c的合成,其名称为__RNA聚合酶__。
[解析] (1)如图可知,结构Ⅰ是双层膜结构的核膜,Ⅱ是线粒体DNA。(2)过程①是核DNA转录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酶和ATP。它们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3)核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DNA的表达场所是线粒体。(4)Ⅲ是tRNA,上面的三个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是互补配对的,即mRNA上的密码子是ACU,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苏氨酸。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故蛋白质2应该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5)由图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RNA来自核DNA的转录。因此最有可能的是α-鹅膏蕈碱抑制了核DNA转录,使得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图可知,蛋白质1是核DNA表达的产物且作用于线粒体,核DNA表达受抑制必定会影响线粒体功能。(6)①过程是核DNA的转录,其中b在DNA分子中,应该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而d在RNA分子中,应该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的酶,可以催化单个核糖核苷酸聚合成RNA分子。
15.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酶①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神经系统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
(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8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__这对夫妻是酶⑤基因或酶⑥基因缺陷,且不是同时酶⑤基因缺陷或同时酶⑥基因缺陷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会使人患__尿黑酸__症。
(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酶的合成__来控制__代谢过程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一对夫妇都是白化病患者,且酶①基因均正常,则有可能是酶⑤基因或酶⑥基因有缺陷,由于他们生了8个正常的小孩,因此不可能父母同时酶⑤基因缺陷或同时酶⑥基因缺陷。
课件47张PPT。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 础 知 识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中心法则的提出:
(1)提出者:__________。
(2)内容。
①DNA复制:遗传信息从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②转录:遗传信息从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③翻译:遗传信息从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克里克 DNA DNA DNA RNA RNA 蛋白质 
2.发展:
(1)RNA自我复制:
①遗传信息流向: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例:某种__________病毒。
(2)RNA逆转录:
①遗传信息流向: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例:HIV,致癌的__________病毒。
RNA RNA RNA RNA DNA RNA 酶 代谢 蛋白质 人的白化病的形成 囊性纤维病 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 黑色素 3个碱基 苯丙氨酸 结构与功能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复杂性: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______________关系。例如,人的身高可能是由________基因决定的,同时,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身高也有重要作用。
(2)基因与________、基因与____________、基因与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简单的线性 多个 基因 基因产物 环境 
DNA病毒内不含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否仍遵循中心法则内容?为什么?
提示:遵循。因为DNA病毒是把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然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翻译。1.根据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可知,真核细胞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  )
提示:还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2.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
3.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复制完成的。 (  )
提示:应为转录和翻译。×  判断题 √ × 
4.并非所有生物都能进行中心法则表示的五种生理过程。 (  )
5.线粒体、叶绿体DNA也可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且控制生物的一些性状。 (  )
6.中心法则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  )√ √ √ 课 内 探 究知识点1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
(1)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图解:知识贴士
DNA(基因)的两个基本功能
(1)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把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2)表达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使遗传信息以一定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2.中心法则的发展
(1)发展内容:
①1965年,科学家发现RNA可复制;
②1970年,科学家发现逆转录酶;
③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引起的疾病。
说明:因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有人推测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但还有待科学论证。
(2)发展后的中心法则图解:知识贴士
中心法则表示生物界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不同的生物适合于其中的一部分,如RNA病毒没有DNA的复制,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则没有RNA的复制。3.(1)各种生物中心法则的表达式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B.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d
C.a、b、c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d、e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和一些病毒中
D.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但需要的关键酶种类不同典例 1C 
[解析] 图解中a、b、c、d、e分别表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的复制。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需要tRNA运载氨基酸,d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b、c在细胞生物中均能发生,d、e只发生在RNA病毒的寄主细胞中。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但所需的关键酶不同,前者需要DNA聚合酶,后者需要RNA聚合酶。〔变式训练1〕 下图在造血干细胞和唾液腺细胞内能发生的过程是 (  )
A.前者有①②③,后者有②③  B.两者都有①
C.两者都有①②③ D.两者都有②③
[解析] 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能进行细胞分裂,而在细胞分裂间期会发生DNA的复制,即过程①;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酶是通过基因表达过程产生的,因此,也会发生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唾液腺细胞是已分化细胞,不发生细胞分裂,有基因的表达,因此只能发生②③。A 知识点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DNA、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点拨: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或生理特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生物的遗传性状受基因控制。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主要体现在:
①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
②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身高也有重要作用。
(2)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4.细胞质基因
(1)概念: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而且这些DNA都能够进行半保留式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
(2)作用:控制细胞质的遗传。
(3)特点: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而是只表现母本的性状。由细胞质控制的性状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称为母系遗传。
(4)举例:线粒体肌病、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及眼视网膜炎等。
线粒体、叶绿体的DNA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大部分蛋白质是由细胞核DNA控制合成的。     (2019·辽宁大连高三期中)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此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典例 2B 
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 ④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的;某一个性状的表达可能需要多种酶的共同参与,由多个基因控制。
〔变式训练2〕 下列关于基因、环境与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B.生物有些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决定,但一个基因不会与多个性状有关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D.只要基因型不同,即使环境条件相同,表现型也不会相同
[解析]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很复杂,一种性状可能由一个基因控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在生物体内,有的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如基因型为DD与Dd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C 指 点 迷 津中心法则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1.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解读
2.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1)DNA的复制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发生在细胞增殖或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中。
(2)转录和翻译共同体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易错: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核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完全相同。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代表着生物的三种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典例 3B 问 题 释 疑(一)问题探讨
1.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
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3.提示: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二)资料分析
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三)旁栏思考题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批判性思维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技能训练
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学 霸 记 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训 练 巩 固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