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5:10:1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1《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文学常识
1、课题介绍:
“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2、简介《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视频朗读,感知文意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抽生朗读: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为:是,表判断。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子:以.......为子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闭〕用门闩插门。 谓:叫做。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文言知识积累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⑤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⑥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为 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 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个是名词,指子女。)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⑤谓: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予谓菊(动词,认为)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五、研读课文,问题探究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方法。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①“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明确:基本特征: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②“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③“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虚构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5、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明确: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延伸阅读,拓展思维
圣哲先贤话大同
(1)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3)康有为:
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4)孙中山:“天下为公”
“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就是对“大同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5)习主席: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你看:孟子、陶渊明、康有为、孙中山等等都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努力着。如今,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对大同社会的一种追求。你看,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出“大同”社会的特征。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七、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不独子食子(以……为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9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1、课题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2、简介《礼记》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 货恶( )
wéi


guān
fèn

2、视频朗读,感知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4、抽生朗读: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为:是,表判断。
〔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子】意动用法,动词,以.......为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而,词,表并列。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 〔闭〕用门闩插门。 谓:叫做。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 ( )
②矜、寡、孤、独
( )
2、文言知识积累
“与”同“举”,推举,选拔
“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 ;今义: 。)
②女有归(古义: ;今义: 。)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 ;今义: 。)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今义: 。)
(古义: 。今义: 。)
⑤大道之行也(古义: 。今义: 。)
⑥是谓大同(古义: 。今义: 。)
培养
修改
女子出嫁
归来,归属

户口,门户等
害人
偷东西的人
兴起
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宽阔的道路
代词“这”
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故人不独亲其亲( )
(3)一词多义
①为
天下为公( )
不必为己( )
②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
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
不独子其子( )
不独子其子( )
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
后一个是名词,指子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
动词,是
介词,为了
予谓菊( )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 )
是故谋闭而不兴( )
④闭:
故外户而不闭( )
⑤谓:
是谓大同( )
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闭塞
用门闩插门,关闭
动词,叫作
动词,认为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方法。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①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③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①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②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③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虚构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5、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明确: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圣哲先贤话大同
(1)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马克思: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3)康有为:
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4)孙中山:“天下为公”
“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就是对“大同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5)习主席: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你看:孟子、陶渊明、康有为、孙中山等等都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努力着。如今,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对大同社会的一种追求。你看,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出“大同”社会的特征。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整齐的样子
交错相通
以……为子
憎恶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B
3.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