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8: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3.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感受诗词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送别词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即将告别小学生活,“毕业”“分别”这两个词离你们越来越近了。“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假如分别的日子明天就到来,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王观写的一首送别友人的词,去体会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
2.板书题目,齐读,解题。
预设:这是一首宋词,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明确:“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鲍浩然,词人的朋友。之,去、到。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3.简介作者。
王观 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代词人。宋仁宗时中进士,曾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其词才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二、初读词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生难字预设:卜(bǔ)算子鲍(bào)浩然
2.听音频范读,划分节奏。
节奏示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指名读,读流利,读出节奏,师生共同评价。
4.齐读,边读边思考诗词的大意。
三、再读词文,理解大意
1.学生读词的前两句,借助注释了解词中所写景物的特点。
预设:词的上阕描写的景物有“水”和“山”,水的特点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的特点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水和山的优美姿态。
2.学生读词的三四句,了解行人的去向。
预设:这两句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交代了行人的去向,这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理解这两句词的难点在“眉眼盈盈处”,学生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的上阕的意思。
示例:清澈的流水如眼波深情地顾盼,团簇的山峦似黛眉含愁地蹙聚。要问朋友你此行将去哪里?哦,是那青山簇拥间,秀水盈盈处。
4.学生自由朗读词的下阕,与同桌交流词的意思。
预设:词的下阕理解起来较为容易,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来理解。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难,纠正理解不当之处。
5.学生展示交流结果,说说词的下阕的意思。
示例:才送走芬芳消歇的三月暮春,又要送你归去。如果回到江南赶上春光,千万要与春光住在一起。
四、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学生齐读词句,根据对词句的理解,想象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读了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读了这两句词后的感受。
示例:词人运用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3)学生反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写景的目的。
预设:“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这两句词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的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示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之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的山峦,也似乎是她紧蹙的眉峰。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有着深切的怀人的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眉眼盈盈”。
预设:这是理解本首词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会局限于字面的含义,不能结合词句内容来深入理解,教师要重点点拨。
明确:“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紧承上文,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让人不禁联想到友人的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2)体会词人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同时也写了友人要见到的人。这样写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了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词人在这里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巧妙地表达出了惜别深情。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这两句词所写的内容与上阕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句由写景转而叙事,正面点明送别。
(2)词人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朋友,此时,词人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词人连用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将词人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指名读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词与下阕的前两句词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两句词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不写离别的愁苦,而写对远去的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明确:词人将心中愁苦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的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祝福之意。
(2)理解“和春住”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对友人真诚的祝愿,希望友人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背诵诗词,同桌相互检查。
2.引导学生搜集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