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向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发生偏转的是(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
A.15?g碳酸钙和15?g碳酸钠 B.1.8?g铝粉和1.8?g铁粉
C.4.2?g碳酸氢钠和4.2?g碳酸镁 D.2.2?g氧化铜粉末和2.4?g镁条
2.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中,不能区分开来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醋酸
C.用观察法辨认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碳酸饮料和纯净水
3.下列各组中,只用水或不另加试剂及相互反应就能鉴别的是(仪器可任选)( )
①固体:CaO、CuSO4、CaCO3、NaCl②气体:CO、CO2、SO2
③液体:汽油、酒精、浓H2SO4 、浓HCl ④金属:Cu、Al、Au、Hg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
A.Cu→CuO→CuSO4 B.H2O2→O2→P2O5
C.NaCl→NaNO3→NaOH D.Fe2O3→Fe→FeCl2
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稀硫酸、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的铁粉的质量 B.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6.从海水中制备碳酸钠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程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得到精盐水
B.流程Ⅱ吸氨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碳酸氢钠的固体
C.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是将母液中的氯化镁富集起来,提纯氯化镁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在相同的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C.加入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析出晶体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变小
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氢氧化铁也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8.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9.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实验内容
操作或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是Fe3O4
B
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C
探究某溶液的酸碱性
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
该溶液呈酸性
D
探究某氮肥主要成分
将该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氮肥为铵态氮肥
A.A B.B C.C D.D
10.南山区正部署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违建搬迁安置工作,全力以赴打赢环保攻坚战,再次引起市民对环保的关注,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虫害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燃放大量烟花增加喜庆气氛 D.提倡自带水杯减少“白色污染”
11.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
A.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冰、干冰、可燃冰﹣﹣氧化物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开采可燃冰时要防止甲烷泄漏
C.提倡同学们短距离出行时骑自行车 D.大量生产石灰乳吸收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13.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氢氧化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盐水可代替消毒剂洗伤口 D.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有效杀死细菌
二、实验题
14.我校进行了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考核题为:“粗盐配制50g20%的氯化钠(NaCl)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
(2)经操作A、B、C中,均用到了玻璃棒,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①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 ②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能力 ③加快氯化钠溶解速度 ④引流 ⑤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推断题
15.A—J都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物质。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C→B”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光合作用。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J的化学式:D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实现“H+I→红色固体J”的转化,物质I可能是___________。
16.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在农业上人们将适量的B加入土壤,改良酸性土壤;C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用作补钙剂;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B的水溶液俗称为______。
(3)写出B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用图1 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 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______。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假设1正确。为证明假设2,他们如下设计: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浓硫酸 B 饱和Na2CO3溶液 C 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 CO2 ,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 pH 传感器测得图 1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通入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D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 H2O外还有_________。
18.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 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假设4.是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______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_。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
向滤液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电解法是工业上制铜的主要方法,控制一定条件,电解硫酸铜溶液,析出的铜附着在阴极板上,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条件进行电解,当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88.0g溶液和9.6克铜(注:本题不考虑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向电解后得到的488.0g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硫酸铜溶液相同,则这种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 Cu B CuO C Cu(OH)2 D CuCO3
20.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高温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锻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________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在t0至t1时间段 , 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2.A3.D4.C5.A6.C7.B8.D9.C10.D11.B12.D13.D
14.CBA ③
15.CaCO3 Cu 点燃 化合反应 CO2+C2CO 硝酸铜
16.CaO 澄清石灰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17. 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澄清 b a C 假设1成立 盐酸(HCl)和氯化钙(CaCl2)
18.1 3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0.76g19.4.8% BD
20./ CaCO3CaO+CO2↑ 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