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22:20:47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题
内容理解题 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
第2题
论证分析题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
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第3题
观点推断题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7·全国卷Ⅱ,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原文
信息 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比对分析 原文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选项却扩大为“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犯了范围不清的错误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7·全国卷Ⅱ,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原文
信息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比对
分析 据原文可知,此时青花瓷上的中国画元素与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而选项却说“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曲解文意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8·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原文
信息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比对
分析 选项说“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已然,而原文中只是说“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未然。选项把“未然”说成了“已然”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8·全国卷Ⅱ,T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文
信息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
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典型例题 比对
分析 根据原文可知,“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是数字化记忆发展本身造成的,而不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选项属于强加因果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7·天津卷,T7-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立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原文
信息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比对
分析 选项前半部分所说的我国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是正确的,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文章的对应句是“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并没有“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的说法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6·天津卷,T5-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
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原文
信息 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比对
分析 原文说“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选项中“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这一说法张冠李戴,正确的说法应是“文化消费是文化活动的体现”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7·天津卷,T5-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典型例题 原文
信息 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比对
分析 “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错,由原文“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可知,选项偷换概念
典型例题 试题
选项 (2017·全国卷Ⅰ,T3-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原文
信息 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比对
分析 选项“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符合后代利益”,但是能否保证后代需求还不能确定
典型例题 试题选项 (2015·重庆卷,T5-A)农业生产中的犁、耙、锄等工具的利用
原文信息 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始于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各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农业耕作所需要的犁、耙、锄,饮食起居所需的陶罐、簸箕、箩筐,交通运输所需要的担、船、轿,以及织锦、染布、造纸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都留下了手工艺的印记……
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木雕、石雕、玉雕、泥塑、面塑给人以美的愉悦,剪纸、刻纸、皮影、年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手工艺和手工艺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艺术、信仰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
典型例题 比对
分析 理解本题的题意,需要抓住题干“没有体现传统技艺传承价值的一项”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传统技艺”,二是“传承价值”,这两个关键词起到限制的作用。根据对“传统技艺”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的了解,选项中所列举的“农业生产中的犁、耙、锄等工具”是一种纯粹的劳动工具,缺乏“技艺”成分。再根据对“传承价值”的内涵的了解可知,“犁、耙、锄等工具”的使用纯粹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而没有兼具满足人们的(像对工艺品一样的)审美需要
(共20张PPT)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选项 选项对应
原文信息 比对分析
A 见原文第①段画波浪线文字 由原文“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可知A项正确
B 见原文第①段画波浪线文字 选项中“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文章第①段中说“在大数据时代,……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也就是说,“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该项强加因果
C 见原文第②④段画波浪线文字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准确,原文说“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指的是“被遗忘权”是对“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而不是对抗大数据;且原文没有提到“隐私权”对抗大数据。该项以偏概全
D 见原文第④段画波浪线文字 由原文可知,“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应掌握“被遗忘权”,进行“适度的、合理的遗忘”。该项曲解文意
(共22张PPT)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三要素 概念 说明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②有的在结尾;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论点。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类别 释义
基本
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具体结构 总分
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论
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
层进
结构 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并列
结构 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对照
结构 一正一反,正反对比;驳立结构,先驳论(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
步骤 解说
第一步,据文 据文,就是读文本。读文本是解题的第一环节。在读文本时要有勾画意识,就是在第一遍阅读时能勾画出表示文本脉络或段落内部层次的关键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等词,进而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把握论述类文本由“此”及“彼”的论证过程
第二步,依题,概括对应 这里面含有三个要点:
①读选项,抓选项中的关键词句。
②对应文本相关区域,再抓住相关区域的关键词句,准确概括、分析相关区域的论证要点。
③把概括或分析的论证要点与选项的论证分析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特别提示 这类题有的要比对全文的论证内容、论证思路或论证方法,有的要比对部分段落的论证内容、论证思路或论证方法,需要根据选项定具体的比对区域。同时,多侧重比对关系,有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选项 对应句 判定正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结合全文及末段的“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可判断选项正误 正确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结合后三段找到对应的关键词,如第二段的“隐私”,第三段的“记忆”,第四段的“主体身份”可判断选项正误 正确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结合文末出处及文章内容来理解写作动机,结合第二段的“被遗忘权”与第四段的“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可判断“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的正误 正确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文章着重论证的是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文中虽然提及“我们的认同问题”,但并未“作出”“全新论证” 错误
(共14张PPT)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步骤 解说
第一步,
整体关注 1.全文共几段,是什么样的论述思路。
2.选文没有标题,但有出处,文后出处给出的文章标题,是本文的论题
第二步,把握观点 概括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中心观点
第三步,信息圈画 1.文章的观点句。
2.各段的中心句。
3.文中加圈画线的词句,都是把握作者观点、正确推理判断的关键
选项 对应句 判定正误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通过要素推断,此项于文无据,文章并没有提及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之间的关系 错误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根据第三段“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通过关系推断,可见此项表述正确 正确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根据第四段“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通过思维推断,反推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正确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根据第四段“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
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
力”,通过关系推断,这里面的“可能”“往往”表明此项表述正确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