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4 13: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一、安史之乱1、背景:材料二: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新唐书》材料一: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翟居显位。——《旧唐书》材料三:
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唐朝伎乐图材料: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身兼40余职,操纵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受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杨氏一门“势倾天下”。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形成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等边镇。这些边镇控制的兵力达到 49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只有8万。节度使势力极度膨胀,最终造成了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局面。材料: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2、过程: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756年,唐玄宗带领杨国忠、杨贵妃兄妹和后妃、太子等西逃至马嵬驿时,随行军士发生兵变,愤怒地杀死杨国忠,又逼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命宦官缢死杨贵妃。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3.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后期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
唐代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藩镇里的那些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结果:起义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但最终被原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温朱 朱温,原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唐朝灭亡—朱温灭唐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特点: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特别是五代,短短50余年改朝换代五次,统治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17年,最短的后汉只有4年,但最长的吴越也不过71年。田家三首——李建勋
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
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
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课堂小结一、安史之乱
1.原因: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黄巢率众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2.实质和影响课堂练习:D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天宝危机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B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B.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政治黑暗。
C.节度使安禄山身兼多职,逐渐扩张势力。D.唐朝中央权力过大,造成地方势力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