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设计
教师:林云珍 所在单位:梧州市第十四中学
教材:人教版2013年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1)举例说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 什么是学习行为?并说出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阐明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2.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体验探究动物行为过程.
(4)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结精神。
(2)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懂得生存法则,通过不断的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勉遭淘汰。
二、教学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有关。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本节课中,先联系本章的内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和上节内容《动物的运动》,动物有强大的运动能力,能够实现觅食、躲避敌害等各种行为,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由此导入。让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明确而科学的认识。然后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我们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有目的的。再通过比较和归纳,区分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由此展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学习。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特别是我们人类要提高生存本领就,认识世界,必须“学习,学习,在学习”
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产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时间就越短。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繁衍有重大意义。
3.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教师以设疑的方式导入新课,举一些常见动物的行为引起学生们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的一些关于动物行为的一些常识,激发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既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并完成概念的转变。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在前面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学生对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行为也有所认识,但是,具体怎么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这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没有深刻体会学习行为的意义。所以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多举实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含义,能区分常见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为后续的“社会行为”内容奠定基础。
学生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科学的认识,但也会包括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在授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情境,暴露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
学生可能具有的前科学概念:动物的有一些行为是生下来就有的,有一些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的形成的,照这样说来后天的学习对动物的行为不是很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学校采用的师友互助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课堂上体现,也融入在课余学生生活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师友互助都体现出了它的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参与率较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提问环节较多,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等能力。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复习导入,联系生活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梳理思路
结合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章我们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动物的运动,也了解到了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能使它们完成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等行为。在这里,我们以专业的角度明确行为这个概念。
什么叫动物的行为?
教材41页为我们明确指出了动物的行为这个概念,请同学们把它划出来。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学生尝试说出看法。
那我们能不能举例,说说你认识有哪些动物的行为?
学生举例,如小婴儿吃奶,小婴儿啼哭,两只狗打架等。
动物所进行的种种行为其实是有其目的和意义的,按行为的目的来分,那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如鸟类,洄游行为如鱼类,还有繁殖行为等等。
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启发思考,学会分析资料
我们来分析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分析小奶狗从出生到成长的变化情况。师友讨论,回到《想一想》四个问题。
我们一一解决这几个问题。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奶、睡觉吗?
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4.以上的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些种行为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生下来就会吃奶睡觉。
学生回答:不会,要主人教慢慢学会。
学生回答:不会,也是主人教才懂的。
学生回答:第2、3种行为一样,都是要教要学才会。第一种不一样,生来就会。
总结归纳知识点
由此可见,动物的行为按其目的来分,多种多样,但是这些行为的获得途径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生来就会的,一个是后天学习而得的。
因此,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可大致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
学习解读概念
请师友讨论,完成两个问题:
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你认为关键词有哪些?2.学习行为的概念?你认为关键词有哪些?
由概念我们知道,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关键词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比如蜜蜂采蜜、亲鸟育雏、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比如鹦鹉学舌、马戏表演、红灯停等。
师友互助:师傅学友讨论—学友回答,师傅补充--同学补充、纠正。
学生根据教材47页,学习概念,师友互助,同学补充,解决问题。
分析事例
引起思考
学以致用,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例子,判断这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整理知识,
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
资料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刚出生就会爬向育儿袋吃奶了,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资料2: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最终得到属于先天性行为,通过资料里刚出生、本能等字眼可以判断出来。
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最终得到是属于学习行为,因为是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学习才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巩固提升、进一步分析问题、拓展延伸
对比这两个例子,我们来分析下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们同学通过师友合作,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我们同学的回答,总结一下,就是说先天性行为是简单的行为,但同时也是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
学习行为: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师友互助:师傅学友讨论—学友回答,师傅补充--同学补充、纠正。
整理知识,
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继续判断一些动物的行为。
资料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这个红雀喂鱼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红雀孵出小鸟,很爱护小鸟,这是一种母性,它失去了幼雏,但是这种母性的本能并没有消失,以致当它看到鱼张着嘴的时候,它就把小鱼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喂养。其实这个和狼孩的故事是很像的,母狼失去自己的幼崽,因为母性,把人类的小孩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哺乳。由此我们又可以知道,不是每一种先天性行为都是一出生就会马上表现出来,有的先天性为到某个特定的年龄或者特殊的阶段才会表现出来。
下一个例子,资料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属于先天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经过一番争议讨论,最终得到属于先天性行为。
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
属于学习行为,一只山雀偶然学会,其它山雀向它学习。
巩固提升、进一步分析问题、拓展延伸
我们再次对比着两则资料,思考:对比分析资料,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吗?
从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得出:先天性行为有很多局限性。如果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师友互助:师傅学友讨论—学友回答,师傅补充--同学补充、纠正。
知识提升
最后我们探讨这种动物,它的行为,资料5(a)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资料5(b):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学生回答:学习行为,因为它是模仿成年黑猩猩。
学生回答:学习行为,它是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分析了这几个例子,我们来讨论一下大山雀、幼猩猩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
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的行为,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师友互助:师傅学友讨论—学友回答,师傅补充--同学补充、纠正。学生争议比较多。最后得到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小结
小结
练习:完成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