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其本意是 “热爱智慧” ,哲学家即“热爱智慧的人”。哲学在古代希腊被视作是知识的总汇。
现代人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 合作探究1: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探讨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按照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哲学的产生需要如下三个条件:其一,惊异,即看到事物有惊异感,有提出问题、穷根究底的能力;其二,闲暇,即有从事脑力劳动的物质条件;其三,自由,即思考的自由。①经济上:
②政治上:
③思想上:
④个人因素: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政治前提。(自由)城邦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且相对自由;(惊异)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展。
物质基础;(闲暇)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热爱智慧等精神。 探究1: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探讨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公元前7世纪以前: 世界是由神主宰一、自然哲学:世界本源(背景)(5)意义:(一)自然哲学(希腊最早的哲学)
(1)含义:
(2)出现时间:
(3)代表人物:
(4)主要观点: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关系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1、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3、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公元前7世纪一、自然哲学:世界本源“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存在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里特世界是一种物质,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希腊人精神觉醒的标志一、自然哲学:世界本源(4)代表:(3)观点: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2、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普罗塔哥拉(1)时间:(2)背景:二、社会哲学:智者学派(人的价值) 人是万物的尺度。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普罗塔哥拉探究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诡辩学派:普罗塔哥拉悖论 半费之讼:普罗塔哥拉曾收弟子学替人打官司,合同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付另一半。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也不交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
在法庭上,老师说: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必须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也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消极: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
忽视了人的道德,被称为“诡辩学派”。到底谁去洗澡?有学生问他的希腊老师:“什么是诡辩?”
老师反问到:“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诡辩学派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主观随意性
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洗。 (5)评价:积极:1、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2、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消极:1、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只重视人的作用,忽视了人的道德,被称为“诡辩学派”。二、社会哲学:智者学派(人的价值)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最喜欢的消遣是与人讨论问题或给年轻人讲授哲学。终其生述而不作,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柏拉图留传下来的。1.苏格拉底其人 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1)认识你自己:(2)知识即美德A 强调知识的作用:B 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
为基础有知致善,无知致恶C 最高的知识对“善”的认识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和心灵(3)“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3.苏格拉底的主张 2.提出背景 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通过材料,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要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的人物才能胜任,而只有这些少数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才能具有美德。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美德由教育而来”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苏格拉底与一个女人的故事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俄国文学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熊与隐士》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三、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知识拓展:知识即美德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
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恶果,这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应该如何理解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善”。有苏格拉底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以不尊敬传统的神和蛊惑青年被判处死刑。最后留下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荣,从容赴死。他最后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人文精神A 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研究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与孔子同为BC5C的东西方思想巨人,有“西方孔子”之称。马克思称之为“哲学的创造者”,后人称他是“智慧、泰然与明净的化身”。4.评价苏格拉底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相同点:研究重点放在社会和人,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点:①对人的看待上: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认为真理没有客观标准;②政治主张: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苏格拉底主张少数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③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合作探究3: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异同:合作探究4: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2)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相同:关注人、社会;都强调道德;重视教育。
不同:孔子从有利于君主统治角度出发,关注重点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压制人的个性。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利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5: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贵族政治平民政治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2、思想主张:①关注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②“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唯心)3、意义:鼓舞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理性与人: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非常尊敬老师,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四、理性与人:亚里士多德①认为真理高于一切。②自然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③创立了逻辑学——最大的哲学贡献。2、思想主张: 1、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四、理性与人:亚里士多德3、评价:①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把古希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合作谈及6: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探究7: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①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所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万物由水生成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思维人1认识人自己
2崇尚知识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本质体现打破传统神学的束缚,人的觉醒自然
重视道德伦理
“知德合一”
重视教育1真理高于一切
2“人”是自然界最高级
3创立逻辑学社会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对接高考【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对接高考40题 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史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史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苏格拉底从容赴死所体现的法制观念对接高考【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读】[问】(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提示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对接高考40题 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问】(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提示 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