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16: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芜湖市第七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主备教师
安韦
授课教师
安韦
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实验法
教学准备
PPT, 实验器材
教 学 步 骤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视频导入: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通过这段视频学生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呢? 引入本节课题。
【课堂探究】
探究任务一:保护色及其意义
展示资料: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阴。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
提问:你能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原因:长满地衣的树干,浅色桦尺蠖不容易被鸟类捕食,深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被污染的黑褐色树干,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鸟类捕食。
举例自然界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引入保护色的概念及其意义。
保护色: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保护色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后总结。
1、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2、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那么这些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究任务二:保护色形成的原因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吗?
假 设: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分组: 6人一组
组长(1人):组织、发令、记录、监督、补充幸存者后代。(每个幸存者产生3个后代)捕食者(5人):要随机捕食,每代捕食8次,每次捕食1个。幸存者总数为10时,停止捕食。(猎物:小纸片 环境:大彩纸)
捕猎方式及注意问题:①把“猎物” 均匀地撒在模拟环境,不要使“猎物”粘在一起。各种体色的猎物共40个。
② “捕食者”捕猎前背对桌子,要求每次只捕食一个“猎物”且捕捉时不能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猎物”,动作要快,每代连续捕食6次。
③每一代“幸存者”还剩10个时,组长要通知组员停止捕食。统计“幸存者”中不同体色动物的个数,补充幸存者的后代。
学生实验,统计记录。
实验后讨论交流: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分别是哪种颜色的“幸存者”最多?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答:与底色相同的。纸片颜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
2、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幸存者”的数目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答:与第一代比较,第二代时,个别颜色纸片个体消失,底色纸片个体增多;第五代时,其他颜色纸片个体都消失,剩下的全是底色纸片个体。
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是否所有颜色都有“幸存者”?为什么?
答:否。由于环境的选择,其他颜色个体被淘汰了。
4、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答: 生物的体色会产生各种可遗传变异,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与环境颜色相似体色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通过逐代的累积,与环境颜色相似体色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其他颜色个体逐步被淘汰,于是形成了与环境颜色相似的保护色。生物进化的原因:
适者生存。
总结保护色形成的原因:适者生存。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下去, 就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
探究任务三:自然选择
通过阅读课本图片学生先尝试长颈鹿脖子长的现象。
教师放FLASH动画,通过视频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生物之间会进行生存斗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空间又是有限的。
再引入过度繁殖现象。
2、生物后代出现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环境。变异是不定向的。
3、什么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存活下来呢?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存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总结自然选择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最后导入自然选择概念: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课堂小结:
探究任务一:保护色及其意义
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
意义:有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有利于繁衍后代。
探究任务二:保护色的形成原因——适者生存的结果
探究任务三:自然选择
提出者:达尔文 《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
作业
通过视频引入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过渡,引入保护色形成的原因
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和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