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用事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春分、秋分)二
至(夏至、冬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日期、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说明四季的变化,总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地球的公转地心说日心说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托勒密与地心说日心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将近40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它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哥白尼与日心说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一 地球的自转大家注意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NS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北极上空看(俯看)南极上空看(仰看)夜
半
球昼
半
球晨昏线夜
半
球昼
半
球晨昏线 昼 夜 昼 夜想一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的产生?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观察讨论太阳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地球表面面对太阳的一面出现白天,而背对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很长。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如图上的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昼夜更替晨昏线地球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的昼夜现象 太阳当头时,人们常说:现在是中午12点了,这就是该地的“地方时”。例如,在上海,太阳当头的时候是12点。但同一时刻,对远离上海以西约1 700千米的地方,太阳还在偏东方向离当头还差1个小时,对该地而言只是11点钟。相反,对上海以东约1 700千米的地方,太阳早已偏西了1个小时,它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图中畅畅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
对于这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
哪里正处正午?哪里正处日出?
哪里正处日落?哪些地方处在上午?
哪些地方处在下午?你能够看出来吗? 西东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昼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试想: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上述现象的发生? 1、地球自转知多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约24小时)地轴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点拨: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知识竞赛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23°26′)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的结果: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的产生等
地球公转的中心:太阳 大家注意观察地球公转有什么特征?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 观看动画并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地球的公转(太阳光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位置变化) 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直射到地球表面的纬度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总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来回变化(如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春、秋分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南北半球光线适中,白天和黑夜等长,接受的太阳热量适中,大部分地区天气不冷不热。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
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北半球光线强,白天长,接受的太阳热量多,天气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北半球光线弱,白天短,接受的太阳热量少,天气冷,南半球相反。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春分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移动简图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地 面冬至春分夏至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物体秋分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公转规律: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12小时
赤道 将向北半球移 居中 昼渐长夜渐短 北半球 向北移 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北回归线 最北点 最短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 向南移 渐长 昼夜等长 赤道将向南半球移 居中 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 向南移 渐长 昼最短夜最长 南回归线 最南点 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 向北移 渐短 全球而言:春分到秋分即夏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全球而言:秋分到春分即冬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当太阳的高度角为90度时,太阳光为直射,光照最强;太阳的高度角越低,斜射越厉害,光照越弱,背向太阳时没有太阳高度角,没有光照。拓展知识太阳的直射与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含义四季的形成 正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照射的不同,才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形成
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也不相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划分为五带。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900900
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各带的特点四季分明终年炎热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四季分明终年严寒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900900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热 带热带地区北温带北寒带爱斯基摩人的一家南寒带本节知识小结地轴太阳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一天(约24小时)一年地轴倾斜、指向不变昼夜交替时差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五带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多数国家的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与次年1月2月为冬季想一想:南半球的季节划分与北半球有何差异?为什么? 五带的划分: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地表各纬度地带接受到的太阳热量的不同 (2)温度带的划分界限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五个温度带 热带、北温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的范围及特征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终年高温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900900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热 带思考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热带地区或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南寒带、北寒带或寒带地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