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永州八记》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小 石 潭 记
柳 宗 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并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语言现象,熟读成诵。
2.抓住本文写景游记的特点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品味写景描摹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结合柳宗元生平和写作背景资料,依托语言品评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及含蓄流露的心境。
null
助读资料1:了解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助读资料2:了解写作背景
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顺宗即位,擢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积极推动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永贞元年(805)八月,顺宗被迫禅位于宪宗,革新失败,柳宗元初发邵州刺史,未至,再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改贬为柳州刺史,卒于任所。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所以他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很多风景佳妙的地方,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这就是我国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之典范的《永州八记》。
助读资料3:了解关于“司马”一职
司马等经常用来作为安置贬谪官员的职位。一般情况下,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香炉峰下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句“司马本为送老官”,彼时他正任江州司马)。
“永贞革新”失败后,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也是如此,“永贞内禅”后,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其中柳宗元被贬永州,刘禹锡被贬朗州——而且这些被贬的司马在官衔后面还要加一个补充:“员外置同正员”完全剥夺其行政权力,这在当时已经几乎可以说是对官员最重的处罚了。
积累:关于“记”你了解吗?
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
《岳阳楼记》北宋 范仲淹
《醉翁亭记》北宋 欧阳修
《满井游记》明代 袁宏道
null
活动一
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对停顿。
给下列生字注音:
篁竹 清洌 为坻
为嵁 参差披拂 佁然
俶尔 往来翕忽 悄 怆幽邃
huáng
liè
chí
kān
cēn cī
y?
chù
xī
qi?o chuàng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活动二
默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试着用精彩的语言翻译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往西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对……感到快乐
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把……作为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成为
蒙 络 摇 缀,参差 披拂。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象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情高兴起来。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 不平的岩石、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照射,穿透
动词,逗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跟游人一起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停留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了,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
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跟随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活动三: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第1段 发现小潭: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水清冽——小潭四周
第2段 小潭游鱼:数量、状态、动静
第3段 潭上景物:溪流、溪岸
第4段 潭上景物:四周竹树、气氛凄清
第5段 记同游者。
null
知识点归纳
一、一词多义
1.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null
(作为)
(成为)
(清凉)
(凄清,冷清)
(大约)
(能够,可以)
4.以: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5.而: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用,把)
(因为)
二、古今异义词
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null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
心乐之
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理解。
自学指导
活动四:美点寻踪:
请从本文写景的用词、修辞、写景的方法角度对第一、二、三自然段进行美点赏析(抓住景物特点写得准确、生动、形象)。
1.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系列动词,表现作者一路探寻之乐。
2.定点观察:
明写(正面)游鱼,暗写(侧面),突出鱼“空游”,水清澄的特点。
3.特写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表现游鱼活泼之态。
4.溪身曲折婉蜒 , 岸势参差不齐,比喻生动特点形象突出。
null
活动五:情感探究
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并品味关键词句,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心乐之”——“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
但作者被贬,心中自然是忧伤的,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心情。因小石潭的美景而得到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所以后来当作者坐潭上时,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小 结
本文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语言简练、生动,刻画景物细腻、逼真。
堂堂清
堂堂清(满分100分)
1.本文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_,字_____,_____人,___ 代著名____家,世称______ 。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写了_______,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每空1分,共8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题3分,共6分)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 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
∕
∕
子厚
河东
唐
文学
柳河东
《永州八记》
3.翻译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20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阳光向下直射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急速的样子,好像与游人相互逗乐。
向潭的西南望去,小溪的形状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蜿蜒,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
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8分)
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理由:这几句明写鱼暗写水,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欢快,水的清澈。
5.本文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的感情?(5分)
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孤寂凄苦悲怆抑郁的思想感情。
6.文言对比阅读(23分)
【甲】《小石潭记》文略。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null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8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null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8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1)澈同“彻”,穿过、透;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趋:快走;观:景象(景观)(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1分)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幽深极(1分)。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
null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4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①清? ②伟(奇)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null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之后听到打雷的声音,很害怕.山里的僧人说:“这是瀑布的声音.”于是快速地走去,透过石头的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是青色的,非常陡峭如同刀削,没有四指并拢的宽度,三面石头都像外城一样高.瀑布从青色壁间落下,震撼山谷,就像雪花一样往下落,突起的岩石横着拦截瀑布,激起的水花像彩虹一样,拍到岸边的浪花忽然卷起来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非常雄壮,是山中之行最为壮观的景色.游人们或坐或斜靠着岩石向下望去,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看上去就像披着丝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不想回去.傍晚的时候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非常奇特,想起又觉得变幻莫测.
null
7.拓展练习(20分)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提示:可从小石潭的位置、特点、优势等方面来写。
参考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一百二十步(位置),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雅(特点),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优势)。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名人效应)。小石潭因此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