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8下生物 13.5真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8下生物 13.5真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20: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真菌
【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北京版教材十三章生物多样性中第五节真菌界,继前面的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后进入真菌界的学习,从细胞的结构级生物个体的结构上来看,生物的结构在不断完善。同时也在一步步证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于后面学习植物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为高中酵母菌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具备了一定认识生物基本素养,对于真菌界中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也能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比较微小的酵母菌和霉菌不太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借助显微镜帮助学生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对于真菌的营养及繁殖方式则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逐步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几种真菌。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从多角度,认识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的过程,提高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的操作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分析,生活实例的分析,逐步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真菌的特征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图片导入:灰指甲,脚气,豆腐乳制作中的毛霉和面包发霉。
提出问题:这些影响我们生活的生物属于哪一界?
看图片
思考
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便于建立生物与生活的联系
真菌界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调查汇报
课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生物,他们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
不完备的地方教师补充。
学生个别汇报
实例进一步证明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酵母菌
请学生回顾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讲解酵母菌临时装片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及观察
思考:你在看的过程中能很容易观察到酵母菌吗?
看到酵母菌,你能否描述一下它的结构?
讲解酵母菌模式图: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酵母菌与细菌对比:
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对比:
分析发面的过程:酵母菌分解面中的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酵母菌的营养来自哪里?
酵母菌属于腐生还是寄生?
作为一种真菌生物,找到了酵母菌的营养来源,那它又是怎样一代代繁殖下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营养多时:出芽生殖
营养少时:孢子生殖
回忆并回答
听讲解
动手制作及观察
思考
认识酵母菌的结构
真核生物
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属于异养生物
面粉中
酵母菌属于腐生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深入认识酵母菌。
明确酵母菌的结构。
分析酵母菌如何生活?
分析酵母菌如何繁殖?
其他真菌的营养及繁殖
思考:
脚气真菌,木耳,青霉菌,曲霉菌的营养来源?
思考:
这种腐生生物可以从死亡的植物体上获取养料,对于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观察:青霉、曲霉和香菇的孢子结构
其他生物获得有机物,属于寄生或腐生
大多数真菌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用其他几种真菌进一步证明大多数真菌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小结
学生总结真菌的特点:
1.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营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3.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汇总,整理出真菌界大多数生物的特点。
总结
学以致用:
1.夏天,竹筷子洗完放在筷子盒里, 往往容易发霉长毛,为什么?
2.一些生活节俭的人,在遇到食物发霉的时候,经常把发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继续吃,这样做,能避免霉菌的危害吗?
3.哪种环境容易引起大米、面粉、家具等发霉?如何预防?
判断题:
1.细菌属于真核生物。( )
2.在养料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 )
3.发霉后的大米经过晾晒可以食用。 ()
4.酿酒时,要使啤酒酵母产生更多酒精,必须提供有机营养物质。 ( )
学好生物你的生活才会更健康!
学生思考并回答
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健康生活,就得学好生物。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真菌界
种类:酵母菌,大型真菌,霉菌
结构:有细胞核-真核生物
营养:腐生或寄生
繁殖:孢子生殖或出芽生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意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在镜下亲自看到酵母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后呼应真菌界与人类的关系,不断深化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生物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应用。同时潜移默化的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总体这节课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让学生课外调查,应注重方式方法。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调查酵母菌,大型真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课堂反应是的确做了调查,纸上写得也挺多。但回答的内容来看,什么内容都有,比如有学生查了大型真菌有要用价值,还可以用于提取青霉素。还有的学生直接上来就说腐生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霉菌用于做染料,主要是可使用色素。等等,可见孩子调查的范围很广,和我预期的还是有一定差距。反过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他们没有按照我的意图来规范的回答比如:大型真菌可入药,可食用,但有些有毒……再回头看看我发给他的任务要求:调查这几种真菌对人的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其实我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怎么还有答对自然界的好处,甚至还有同学查的内容是错的。既然要求没有问题,那就出在学生理解出问题,如何改进?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范例,知道该调查哪些范围,内容,项目,这样他们的资料调查就会更加完善。下次,还是可以用课下资料调查,发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第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规范要求还需加强。其实就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样的练习不止这节课有,上次观察水绵也是进行了这样的练习与操作。学生制作临时装片过程还是比较清楚,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上,虽然我着重强调了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要转动转换器,也说了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再在高倍镜下看,但学生仍有直接上来用高倍镜,或者没对光就开始观察。看来在平时的实验时这个问题强调的不够,多关注细节,这样实验课才能上的科学标准。
第三:对于课上生成性的问题预见不够,还需多想想学生的思维认识。这节课好几处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也开动脑筋回答,比如问学生腐生生物对自然界的好处,学生能很快回答我,作为分解者可以帮助消除自然界的动植物遗体,我接着追问,如果没有这些分解者会怎样,学生从他们的认识角度来说回答:散发出各种臭味。我的直观理解应该说很是遍野,堆积如山。面对这样的回答,我没有及时纠正:其实出现臭味就已经开始分解了,而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也反思我自己,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没有见过很是遍野,堆积如山,可以举例比如冷库里就很少有分解者,而更多的关注有没有达到我的回答要求。所以,课上一方面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另一方也要学会应对学生的思维变化,顺着他们的思路,科学严谨的做出解释。这就要求我精准备课,课下储备充足。
第四: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学生有没有审清楚老师的问题,有没有审清楚题的要求,这是我们考试中一再出现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课上也要适时的培养他们的审题思维。这节课当我问到:酵母菌粉我们应该放在什么样的水里来调和,为什么?学生回答,水温过高,容易把酵母菌给烫死。没上这节课之前我认为其实这样的回答没什么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但上完这节课,经过教研员指导之后,发现实际上学生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温水中,利于酵母菌生长。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审题思维的错误,这样学生下次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及时改正。
总之,上完一节课从准备到评课收获很大,教研员及时纠正我的习惯性的问题,让我这个已经教了很多年的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得不说需要及时改正,从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否则,我的教学会一沉不变的延续下去,想想就会觉得问题很严重。教育在改,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适应逐渐变化的孩子们,适应新时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