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8下生物 13.6.5爬行、鸟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8下生物 13.6.5爬行、鸟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20: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生殖和发育》
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和探究的方法,比如在开花与结果那节课训练了学生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形态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并能对镊子、放大镜使用熟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生殖方面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实际。鸡卵虽然熟悉但是还不够了解,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总结提高→练习巩固。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材的总体顺序是先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探究鸟卵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再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我对课本做了适当的调整:先通过视频播放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总结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的几个阶段,然后学生再主动探究鸟卵的结构及卵壳上气孔的有无,得出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特点。这样处理,一方面符合初中学生对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探究尝试,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②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②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③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1、观察鸟的繁殖行为,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3、训练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活动,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七、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本节课件,收集与鸟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的材料(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探究实验材料:培养皿、放大镜、解剖剪、牙签、镊子、温水、鸡蛋、设计随堂检测
八、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各种鸟类飞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视频中的意境并询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做过飞翔梦,是否想象过自己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飞翔?”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鸟卵的结构 【第一关】鸡蛋的外部形态
提出实验课题:观察鸡蛋的结构。指示学生清点实验器材并出示方法步骤。
提问反馈鸡蛋的外部形态。
(1)用手触摸、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是否光滑?
(2)给你一杯温水,如何验证卵壳上有气孔?
【第二关】鸡蛋的内部结构 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1)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纹,用镊子将卵壳及卵壳膜除去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一个小空腔。
(2)用剪刀经小空腔下面的卵壳膜剪破,使卵白和卵黄一起完整地倒流进培养皿。对照鸡卵结构图观察,识记鸟卵各部分的名称,注意看卵黄上有没有一个乳白色的小圆点。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指出不同的鸟卵大小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出示鸟卵结构示意图,让优胜小组上台展示观察结果,进一步认识鸟卵的各结构。
2.鸟卵各结构的功能
【第三关】想说你就说
通过鸡卵的结构,小组内讨论鸟卵各结构的功能,并展示汇报。
卵壳——保护,透气 ; 卵壳膜——保护; 气室——提供氧气;
卵白——提供水分营养; 系带——固定 ; 卵黄——提供主要营养 ;
卵黄膜——保护; 胚盘——有细胞核,发育成胚胎;
【第四关】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存放鸡蛋?
(2)试想:哪个是受精卵?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家里买的鸡蛋是不是都能孵出小鸡?为什么?
出示以上三道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一个受精卵它是怎么发育成小鸡的呢?播放《鸟的发育过程》的短片,并讲授鸟的发育要经历:受精卵---胚胎---雏鸟---成鸟等四个阶段。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展示六组图片,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图片里描述的是鸟类的什么行为?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六个阶段(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五关】鸟的生殖发育过程
设疑:“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都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有没有例外呢?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讨论后得出结论: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三).课堂小结
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六关】为梦想加油
1.下面是几种鸟卵的孵化时间。请你推测孵化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
鸟名
家燕
麻雀
家鸽


天鹅
鸵鸟
孵化时间/天
12-15
14
17-19
20-22
28-32
34-38
45
2、鸟卵中的细胞核,位于以下哪种结构中?(  )
A、卵白 B、卵黄 C、气室 D、胚盘
3.请将下面鸡卵的结构与它们相对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卵 壳 a.供胚胎发育的空气
卵壳膜 b.薄而柔软,具有保护作用
气 室 c.保护作用,表面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
卵 黄 d.含有细胞核,能发育成胚胎
卵 白 e.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
胚 盘 f.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情感升华】
通过科学家的计算、鸟类灭绝的现状、森林被破坏及人工鸟巢等信息和图片,呼吁同学们要从我做起,爱护鸟类,保护环境,参加爱鸟护鸟活动。
九、板书设计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卵壳 保护,透气
卵壳膜 保护
气室 提供氧气
卵白 提供水分营养
系带 固定
卵黄 提供主要营养
卵黄膜 保护
胚盘 有细胞核,发育成胚胎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课堂上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它包括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总结提高→练习巩固。
第一个环节:鸟是同学们比较喜欢、也比较熟悉的动物,但对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学生们也只是一知半解,还不能上升到理论上来,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这个环节分为两部分。(1)观察鸡卵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鸟卵为什么可以在陆地上发育的道理,我给学生准备了探究实验的用具,让他们利用鸡蛋作为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从内心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明确鸟卵的结构特点,并讨论推测各结构的功能。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2)观看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录像片,形象、逼真,增加感性认识,通过观看得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而后通过对比早成鸟和晚成鸟,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这个阶段中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动眼去观察、动脑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提高。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比较鸟卵和青蛙卵的结构、比较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明确了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并渗透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这一进化观点,难点内容不攻而破,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个环节就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成功的地方:
1、 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探究鸡卵的结构,让学生亲自动手,能让学生感悟到平时自己熟悉的事物原来还在这么多的知识,用鸡卵做为实验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突破了重难点。
3、 课堂上,每一环节我都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探究卵的结构时,实验时间不够充分。
2.、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时给的时间不够富余,有的问题启发性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